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而中國承受了全球70%以上的反補貼調查。然而,貿易保護主義傷害的可能主要還是西方。7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表示,盡管外貿出口對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暫時還難以替代的作用,但外貿對經濟在中國的貢獻率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比,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高。在德國是60%,日本是33%,中國大約是20%左右。的確,我們認為,外貿依存度(出口總額/GDP)、凈出口和出口總額都無法準確說明出口對經濟增加值的貢獻。盡管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5778億美元,出口總量規模很大,但近年來占總出口一半的加工貿易拉動的國內供給不及一般貿易出口的一半,比消費和投資更是小很多。有測算顯示,近10年來,1元消費、投資、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分別拉動大約0.9、0.9、0.7和0.3元的國內增加值。2000-2009年年平均出口拉動的國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4.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7.5%。而如果按凈出口計算,2009年凈出口下拉GDP增長負3.9個百分點。
我們認為,按凈出口對GDP的貢獻更為合理。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年初也曾測算,2010年出口對名義GDP增長率的貢獻為16%。而外企進出口和主要由外企經營的加工貿易在中國貨物貿易中的比重都保持在50%左右。2009年和2010年,外商投資企業貨物貿易順差分別為1270億美元和1243億美元,占同期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總額的64.8%和68.4%,加工貿易順差分別高達2646億美元和3229億美元,大大高于同期中國順差總額。
由此推論,西方貿易保護主義顯然更不利于西方,加強全球協調而不是以鄰為壑,得益更多的還是西方。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