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信部正式發布《鎂行業準入條件》,對鎂冶煉企業的規模布局、工藝裝備、產品質量、資源能耗、綜合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準入限制。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小冶煉企業被清退,鎂價有望止跌回升,龍頭企業會受益于即將開始的景氣周期。
準入條件要求,現有鎂冶煉企業生產能力準入規模應不低于1.5萬噸/年;改造、擴建鎂冶煉項目,生產能力應不低于2萬噸/年;新建鎂及鎂合金項目,生產能力應不低于5萬噸/年。鼓勵大中型優勢鎂冶煉企業并購小型鎂廠。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人士指出,“準入條件主要是為了調整產業結構、控制產能總量、淘汰落后產能。”
根據介紹,我國鎂冶煉行業目前確實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鎂業分會發布的《2009年鎂工業發展報告》顯示,協會統計的64家鎂冶煉廠的產能為131.85萬噸,而原鎂產量只有50.18萬噸,其中過剩的產能超過了80萬噸。
更嚴重的是,由于國內鎂的應用市場還沒有打開,去年50萬噸的鎂產量在國內只消費了17萬噸。由于供過于求,鎂價2010年持續走低,一度跌破成本價。
為此,準入條件除了提出規模的硬性指標之外,還在在環保、工藝等等方面提出了諸多要求。工信部要求,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應當符合準入條件要求;現有生產企業要盡快達到準入條件的方面的要求。
準入條件本月起已經正式實施。今后,對不符合準入條件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有關部門不予備案,金融機構不得提供貸款和其他形式的授信支持,土地管理、城市規劃和建設、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監管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
業內人士認為,在工信部對不符合準入條件的鎂企下了最后通牒后,行業內半數以上的企業將退出市場,鎂價有望反映出應有的資源價值。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