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6美元/桶,北京時間9月12日凌晨3點41分,美國能源期貨交易所12月輕質原油期貨價格距破百近在咫尺。
當原油價格在2008年4月4日第三次踏上每桶100美元臺階的時候,誰都不曾料想5個月以后,這趟瘋狂的過山車在經歷了一輪暴漲暴跌之后又將重新回到它瘋狂的起點站。
從4月4日的102.51美元/桶到7月11日的148.60美元/桶,原油期貨歷經了3個月的時間,而從7月11日的148.60美元/桶到9月12日晚的100.23美元/桶,原油期貨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原油價格跌得如此迅速呢?當颶風突襲、歐佩克減產、投機盤大舉平倉這些利好都不能阻止原油價格進一步下滑的時候,大宗商品是否真正迎來了“冬天”,對此市場人士發表了不同看法。
上漲過度泡沫破
“市場本應該是理性的,但市場上的投資者往往是不理性的。各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本應該隨著市場供給的增加或減少在各自原有的波動區間理性變化,但是由于原油受到過度炒作,原油價格異常高漲,這就為未來大宗商品理性發展埋下了隱患。當原油泡沫破滅的時候,也就是大宗商品進入熊市的時候。”萬達期貨鄭州副總李永民說。
“在原油期貨市場上,一些金融大鱷不斷向市場釋放原油即將短缺的信號,宣揚美國可能對伊朗開戰,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對石油需求增加等消息,推高了人們對石油價格上漲的預期。這是一種‘障眼法’,將投資者的注意力從美國自身疲弱的經濟上進行了轉移。”李永民表示,金融市場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更是一個金融博弈的戰場。而本輪商品期貨市場博弈的焦點就是原油。
“期貨市場和一般的證券市場是不一樣的,由于是保證金交易,存在杠桿效應,在市場信息被普遍認同的時候,投資者追漲殺跌的情況很普遍,所以價格漲時助漲、跌時助跌表現得非常明顯。”李永民表示,當油價一旦破百的時候,大宗商品市場才可以算得上真正進入熊市,在此期間,原油的價格還會持續下跌,而和原油關聯度密切的農產品(15.20,0.02,0.13%,吧)和金屬市場也會跌得更快。
美元指數被動走高
美國疲弱的經濟也將“噩夢”帶給了歐洲各國,隨著歐元區失業率的上升,以及零售業銷售指數的下降,于上周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分別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特里謝、容克以及IMF官員的負面言論引發歐元遭受賣盤沉重打擊。特里謝表示歐元被高估了,無論是兌美元還是其他貨幣都是如此,這一言論為美元上行再添動力。
上海良茂期貨分析師倪泓向記者表示,美元指數近期的強勢一方面來自于美國經濟基本面相對于歐元區的強勢,另一方面來自于雙方政府截然不同的政策立場。
首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期美國第三季和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年率分別為增長0.9%和0.7%。預期歐元區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年率分別為增長0.4%和0.8%。美國經濟和歐元區經濟通過數據對比立分高下。
其次,由于1680億美元返稅對消費的刺激將在下半年減弱,美國亟須外國資本回流刺激美國經濟增長,這就需要強勢美元政策來實現。從美聯儲近期聲明中可以看出強勢美元政策初露端倪;而歐洲央行堅持稱歐元的匯率被高估,對美元的升值表示歡迎。
美元指數的高位運行,對缺乏信心的原油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由于美元可兌換的他國貨幣的數值增加,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將備受承壓,重壓下的原油市場給其他大宗商品的交易蒙上“陰影”,價格均紛紛回落。
倪泓表示,這樣一來美元的強勢則嚴重打壓了原油期貨的價格,雖然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已經回落了很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大宗商品價格不會再大幅下跌,而只可以說這是剛剛一個開始,這個開始則意味著商品市場進入了熊市。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