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10月29日,記者從江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獲悉,為加大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尾礦庫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尾礦庫生產安全事故及環境事件發生,我省將深入開展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力爭2015年底前全省病庫數量控制在尾礦庫總數的5%以內;“三邊庫”全部完成升級加固改造,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尾礦庫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據省安監部門相關人士介紹,我省現有有主尾礦庫380座,已申報隱患治理的無主尾礦庫85座。380座有主尾礦庫中,在用庫266座,在建庫33座,已閉庫17座,停用庫64座;按安全狀況劃分,有危庫8座,險庫13座,病庫25座,正常庫326座,安全度不明庫8座;按類別劃分,有“三邊庫”52座,頭頂庫61座,重金屬及含有毒有害物質尾礦庫45座。
而尾礦庫分布較集中的地區有新余(99座)、贛州(75座)、吉安(70座)、上饒(57座)、九江(29座)、宜春(18座)等6個設區市,約占全省尾礦庫總數的91.57%。85座已申報隱患治理的無主尾礦庫中,三等庫1座、四等庫8座、五等庫76座,主要分布在贛州(49座)、新余(19座)、上饒(9座)等3個設區市,占全省治理項目的90.58%。
記者了解到,在380座尾礦庫中,小型尾礦庫約占尾礦庫總數的64.47%。而這些小型尾礦庫絕大部分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普遍存在未批先建、選址不合理、無正規設計、設備設施簡陋、不按設計組織施工、從業人員素質低、生產管理粗放、安全防范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另外,380座尾礦庫中有停用庫64座、“頭頂庫”61座、“三邊庫”(江邊、河邊和湖庫邊)52座,由于歷史原因及地方財力不足等問題,成為重大危險源,對下游居民生產和生活、環境衛生及重要設施造成重大威脅。
為此,我省將通過深入開展尾礦庫綜合治理行動,力爭在“十二五”后三年,“頭頂庫”下游1000米內居民合理確定搬遷范圍,制定居民搬遷計劃;或采取挖走庫內尾砂的方式,科學制定尾礦庫搬庫計劃,徹底消除隱患。
“三邊庫”或位于居民飲用水源地上游的尾礦庫,科學制定尾礦庫升級加固改造或搬走庫內尾砂等治理方案,防止因生產安全事故造成次生環境危害,確保水體及飲用水源等方面的環境安全。
“通過深入開展尾礦庫綜合治理,促使全省尾礦庫隱患數量大幅下降,閉庫治理水平、尾礦庫復墾利用率、尾礦綜合利用率顯著提升,安全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生產安全事故和環境事件明顯下降。”安監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力爭2104年底前完成我省85座無主尾礦庫隱患綜合治理任務,杜絕出現新的廢棄庫和無主庫。2015年底前基本消除危、險尾礦庫,全省病庫數量控制在尾礦庫總數的5%以內;“三邊庫”全部完成升級加固改造,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尾礦庫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