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湖南“鎘大米”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但其影響依然不小。眼下,新一季稻谷已經收獲,人們渴望吃上更安全的稻米。
然而,有人依然擔憂:“毒土地”上種出來的“鎘大米”,會完全消失嗎?它們還會不會重現市場?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因為,“毒土地”的余毒不消,就難免有“毒大米”之類現身。
程度之重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形勢嚴峻,1/5的耕地受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個地區。這里既有工業造成的污染,也有農業投入品濫用造成的污染。
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來自于工業“三廢”和農業污染這兩大“元兇”。
近年來,出于對糧食產量和經濟效益的追求,農民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成分飆升。研究表明,土壤pH值每下降一個單位值,土壤中重金屬流活性值就會增加10倍。
有關部門對我國30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區土壤有害重金屬的抽樣監測發現,有3.6萬公頃土壤重金屬超標,超標率達
12.1%。
調查顯示,我國華南地區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鎘、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石油類有機物污染;長江三角洲地區有的城市連片農田受多種重金屬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喪失生產力。
長期以來,盡管社會輿論反復要求、“兩會”代表委員多次呼吁,但我國土壤污染狀況始終沒有權威公布,一年一度的環境公報也鮮有提及。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