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煤炭主產地山西、內蒙古1-8月份產量走勢漲跌不一,山西同比增長2.7%,內蒙古同比大幅下降8.8%。業內人士認為,晉蒙兩地煤炭產量漲跌不一,主要是受出礦成本、煤種結構等多方因素影響。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8月山西省煤炭累計產量61814萬噸,同比增長2.7%;內蒙古完成原煤產量62101萬噸,同比下降8.8%。
多位煤炭行業專家對大智慧通訊社指出,出礦成本、煤種結構等因素,導致山西、內蒙古煤炭產量走勢不一。
一是出礦成本制約。山西地區擁有便利的運輸條件,鐵路、公路運輸體系成熟;內蒙古地區雖然生產成本較低,但由于出區鐵路運力不足,偏高的公路物流成本使得蒙煤價格優勢降低。
內蒙古地區煤炭貿易商楊經理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在煤炭價格整體下跌、鐵路運力偏緊的情況下,公路運輸的價格毫無優勢,很多煤礦煤炭銷售困難。
二是山西地區煤炭資源整合時間較早,集約度較高。內蒙古從2010年開始進行煤炭資源整合,煤炭生產集約化程度低,中小煤礦、鄉鎮煤礦較多,抵御價格風險能力較低。
內蒙古煤炭工業局數據顯示,1-7月份,內蒙古地區國有重點煤礦原煤產量37407萬噸,增產8447萬噸,增長29.2%;國有地方煤礦原煤產量4180萬噸,減產355萬噸,減產7.8%;鄉鎮煤礦原煤產量11360萬噸,減產15261萬噸,減少57.3%。
三是煤種結構不同。山西地區煤種豐富,動力煤、煉焦煤均儲量豐富,內蒙古地區則以動力煤為主,且褐煤和低變質煙煤占據了絕大部分,動力煤價格的持續下跌使得內蒙古地區煤礦大面積停產、減產。
內蒙古煤炭工業局數據顯示,受煤炭市場下行、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截至6月底,全區67座生產煤礦停產,較年初增加47座,占生產煤礦的20.2%。
山西地區因煤種豐富,7月底鋼材市場有所反彈,煉焦煤需求增加,帶動山西地區煤炭產量不降反增。山西焦煤集團9月份冶煉精煤需求322.7萬噸,比8月份增加20.2萬噸,環比增長10.25%。
煤炭行業專家李廷表示,未來隨著內蒙古運煤鐵路陸續建成投運、煤炭就地轉化,以及輸電和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利用的發展,內蒙古地區煤炭生產有望恢復。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