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會議的企業都已經參加了預注冊,在聽取了會議報告的有關情況后,結合實際的業務情況,他們對于正式注冊也存在很多疑問和擔憂,主要是幾個方面:
(1) 如果歐盟進口商已經注冊,中國的生產商是否可以不再注冊。對此, 律師給出的解釋是,如果開展的業務只是針對特定的進口商,而且進口商已經注冊過該生產商的產品,那么生產商可以不再注冊,免除這部分成本;但是企業的業務也僅限于這些特定的進口商,失去主動權,未來業務可能會受牽制。無論誰去注冊,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最終的產品成本都會增加,增加的部分都會向下游轉嫁,價格肯定會上漲。
(2) 注冊的費用問題,因為到目前為止,同質產品的注冊企業數目未知,那么共享數據的人數也不能確定,從而費用的分擔情況也無從知曉,即使是企業指定的唯一代表對于費用的多少也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大體的注冊費用主要是部分固定費用(用噸位數據)和一部分無法估計的費用。企業擔心REACH注冊的無法估計的費用部分將是一個無底洞。
(3) 由于存在費用的擔心,便涉及到產品在對外商報價如何分攤的問題。對于都已經注冊的同質企業來說,如果費用分攤的年限不同,產品增加的成本也存在差距,這樣報價差距可能會很大,對于部分企業的經營可能會不利。另外,已經正式注冊的企業與未注冊的企業相比,成本自然會高出很多,在給外商的報價也會存在不小的差異,這對于注冊的企業來說是不利的。
(4) 貿易商不能代表生產企業注冊,使得貿易商處于尷尬的境地。目前的現狀是中國很多貿易出口企業擔當著其供應商(生產企業)的代表的角色,但是按照REACH法規的規定,貿易企業卻沒有注冊的權利,如果其供應商不注冊,而對應的歐盟的進口商也沒有注冊,那么這些貿易企業的處境就很不利,出口業務無法正常進行。如果貿易商注冊,被歐盟委員會發現,將承擔所有責任,接受懲罰。
以上問題,還需要企業進一步了解和有關代理方協商,總之,REACH法案的實施,對中國的化工品,冶金等產品進入歐盟市場設置了障隘。
中國鐵合金網報道。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