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走出去”戰略逐步走向深入,社會經濟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而與中國經濟國際化相伴隨的是,社會圍繞人民幣國際化這一焦點話題展開了一系列探索。
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質是實現人民幣跨境流通并逐步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無疑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在小范圍內先行先試并逐步傳導擴大。一個城市或區域所擁有的金融機構數量、存貸款規模、證券市場交易量、金融從業人數等,是評價其是否稱為金融中心的最重要的五個指標,以這五個指標對國內城市進行比較,上海在國內市場中無疑表現最為突出,其同時擁有發展迅速的衍生品、貴金屬等多要素市場。
2013年9月10日發布的“2013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顯示,上海位居十大國際金融中心的第6位。早在2009年,國務院特批在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后,上海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的國際地位持續增強。到2012年,上海的GDP總量已經超過首爾、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大都市,按可比價格計算排名居世界第11位。不僅如此,上海憑借著獨特的區位、資源整合優勢,加上其具有腹地遼闊的突出特點、擁有超大規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上海的輻射引領作用無可比擬和替代。
面積達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區,更是后WTO時代應對美國主導下的全球自由貿易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調整國內經濟貿易結構、促進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先行試驗區。同時,貿易雙方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人民幣離岸和吸引離岸人民幣回流、資本項目開放、放開外匯和金融管制等,將為上海自貿試驗區釋放出一系列改革紅利。
市場預期,隨著眾多的境內外貿易企業、金融及準金融機構、各類物流企業等主體大量進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人民幣為主的計價與支付手段必將迅速發展,包括轉口貿易、離岸貿易、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業務必將蓬勃開展,諸如保稅展示、大宗商品交易、技術進出口交易、跨境電子商務等在內的業務必將加快發展,外匯政策和稅收政策必將更加開放,以不區分離岸和本土業務的金融匯兌自由、人員出入自由、航運自由為特征的“集成性”金融中心必將崛起,這一切將極大地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成為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來源:金融時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