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羅布莎科學鉆探竣工典禮在西藏山南地區海拔近4500米的羅布莎鉻鐵礦區舉行。過去3年來,地質隊員在這里風餐露宿,克服海拔高、地質條件復雜等困難,終于迎來了慶功的時刻——羅布莎科鉆2號孔孔深1853.79米,打破青藏高原鉆探孔深紀錄。相關工作為進一步開展鉻鐵礦深部找礦提供了寶貴資料,并有望驗證多項地質理論。
據項目負責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楊經綏介紹,鉻鐵礦主要用于生產不銹鋼及各種特種鋼、特種合金,是國防、化工工業等不可或缺的礦產資源。我國西藏等地分布有鉻鐵礦,但礦床儲量不到1000萬噸,每年需大量從國外進口。作為我國目前最大的鉻鐵礦床,羅布莎是進一步開展深部找礦、解決我國鉻鐵礦資源匱乏和找礦突破的首選靶區,也是研究鉻鐵礦成因的關鍵地區。羅布莎科鉆的目標就是通過獲取原位實物資料,深入認識印度/亞洲板塊碰撞邊界和過程、研究雅魯藏布江蛇綠巖帶的形成與侵位機制,為鉻鐵礦找礦突破前景提供理論支持。
該項目2009年6月開鉆,由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負責施工;先后完成孔深1477.8米的1號孔和1853.79米的2號孔,累計完成鉆探工作量4104米,提交巖心3488.8米,巖心采取率達90.3%。楊經綏稱,研究人員開展深部巖心鉆探隨鉆研究,目前已完成1號孔巖心的巖石學、礦物學分析及細化分層巖心剖面,沿“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對比研究澤當、普蘭和東坡等大型超鎂鐵巖體,提出蛇綠巖新類型和深源鉻鐵礦新成因模式等。下一步,項目組還將利用獲取的巖心進行大量后續深入研究,揭示地幔物質賦存和運移規律。這不僅對探討蛇綠巖成因、鉻鐵礦成礦機理和深部地幔動力學具有創新性意義,對鉻鐵礦找礦前景也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