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起,鈦白粉行情逐漸走弱,畢竟傳統淡季(6-8月)到來,加之環保趨嚴,下游涂料企業關停嚴重,導致鈦白粉市場雖表面維穩行情,但實際暗降操作較為普遍。雖然6月底以龍佰為首的主流鈦白粉生產企業紛紛宣布上調產品價格,但仍有不少工廠以及經銷商在吃瓜看戲。他們雖有意保價,但現實是執行困難,實際還是一單一議,甚至暗降。
基于銷售行情的平淡,鈦白企業對于成本控制則愈加嚴厲。數據顯示,鈦礦市場成交價自5月份以來整體下滑,國內進口鈦礦7月份均價相比5月份下調了70-100元/噸。
而從成本而言,近兩月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從5月份的6.35到如今的6.8,如此算來國內商家進口鈦精礦的成本要增加80-120元/噸。但是,進口鈦礦外盤報價依舊高位企穩,僅個別外商降了10美元而已。
對于進口貿易商而言,售價在降低,成本卻在增加。即便外商降那么一點點,于中國的貿易商而言,仍舊是利薄如紙,甚至倒掛。
加之鈦市場短期不被看好,匯率波動風險卻長期存在,故而貿易商操作十分謹慎,近來進口鈦礦也多為鈦白粉廠家直接進貨,而貿易商則逐漸淡出,或者是向選廠轉型,選廠以進口鋯鈦中礦為主,而非直接進口鈦精礦。隨著這種趨勢的普及,未來貿易商在夾縫中生存的難度也只會越來越大。
來源:網絡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ang Liny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