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海關今天透露,受國際市場對礦產品資源需求增長從而帶動國際礦產品價格上揚,逃證走私出口礦產品案件隨之增加。僅11月中旬以來,該關下屬大鏟海關一個月內連續查獲4起出口逃證走私礦產品案件,截獲包括金屬硅、鎂礦砂等無證走私出口礦產品550余噸。
廣州海關下屬大鏟海關位于珠江口海域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來往港澳小型船舶進境的第一關,又是出境的最后一關。主要肩負著對來往港澳小型船舶及所載貨物的中途監管和珠江口水域海上緝私兩大任務,年監管進出境小型船舶總量占全國的80%,監管進出口貨運總量占廣東省內海關監管貨運總量的20%,在珠江口海域跨關境物流監管中發揮著樞紐作用。始終保持著中途監管站的威懾作用。
12月12日,一艘駛往香港的出境小型船舶到達珠江口水域大鏟海關錨地時,引起海關人員的注意,經重點檢查,在該船艙單申報為 “茶幾、餐椅”等家具類商品的11個貨柜中,查獲9個貨柜未申報的鎂礦砂、硅礦砂,總重量約200余噸。這是大鏟海關一個月來連續查獲的第4起出口逃證走私礦產品案件。
據廣州海關介紹,我國是礦產品資源大國,金屬硅應用廣泛,是制作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合金的重要材料,主要用在鋁合金、有機硅、多晶硅生產領域。以鎂砂為代表的礦產品,是制造耐火材料最重要的原料之一,被廣泛應用于冶煉及軍工行業。
自2005年1月1日起,國家規定對輕(重)燒鎂實行出口配額有償招標管理;自2007年6月1日起,國家又規定對菱鎂礦、燒鎂等鎂資源產品征收5%以上的出口關稅。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金屬硅生產國,為保護資源性產品嚴重流失,以及節能減排的需要,自2008年開始,我國就對金屬硅出口加征15%的暫定稅率。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對礦產品資源需求增長從而帶動了國際礦產品價格上揚,逃證走私出口礦產品案件隨之增加。走私分子為牟取暴利,將國家的“命脈”——礦產資源偷梁換柱,偽報成不受管制、不納關稅、甚至還可出口退稅的其他物資,企圖走私出口。(來源:法制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