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一如市場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自2008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
央行昨日夜間發布公告稱,自6月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均下調0.25個百分點,分別至3.25%和6.31%;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其中中長期存款利率多降,中長期貸款利率少降,活期存款利率下降0.1個百分點。
更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央行公布,同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此前,存款利率實行基準利率作為上限管理,而貸款利率則實行基準利率的0.9倍的下限管理。據此計算,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可為3.575%,和降息前變化不大;一年期貸款利率最低可降至5.048%,下降0.856個百分點,有大幅度下降。
分析人士表示,降息后,企業的融資成本將降低,加上近期財政政策的不斷配合,預計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見底,從第三季度回升,并判斷全年中國經濟將至少保持8%的經濟增速。
央行出手穩增長
此次是央行自2008年12月來的首次降息。2008年12月23日,央行下調一年期存貸款利率27個基點,此后2009年長達一年的時間里,沒有調整基準利率。在2010年,進行了5次加息,每次25個基點。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降息在預期之內,主要是為了穩增長。此前由于經濟數據不樂觀,國內多個投資機構和券商均預測6月會有一次降息。而即將于本周六公布的5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或降低,也為降息提供了合適的時機。
《中國證券報》近日更是頭版刊發評論文章稱,當前中國降息條件已成熟,為避免經濟增長波動幅度過大,當前有必要適時降息提振信心。文章稱,第二、第三季度通貨膨脹壓力可能持續下降,部分生產領域實際上已顯示通貨緊縮跡象。而且,由于其他新興國家已啟動降息,這令中國進行政策調整的空間加大。“預計即將公布的CPI數據會低于3%,所以降息的空間是存在的,可以調整了。”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說。
交行金研中心高級宏觀經濟師唐建偉表示,降息是穩增長的一個舉措,因為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會下降到8%以下。政府在降息前已經出臺一系列保增長的舉措,目前階段需要貨幣政策進行配合;而通脹回落,也為央行降息提供了空間。預計5月CPI為3.1%,而6月會降低到3%以下。
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繼4月升至13個月高位后,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意外下滑,創出年內新低,顯示需求疲軟已使企業活動大為降溫。這意味著,即將公布的5月工業增加值等數據不容樂觀。目前中國經濟仍處于筑底的過程之中,二季度是最艱難的時期。
銀行利差收窄
對處于“暴利”風口浪尖的銀行來說,此次降息或許不是好消息。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師周浩分析認為,從短期來看,銀行的利益則可能受到損害,這是因為近期的企業貸款需求不足,而銀行與此同時面臨存款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降息加上放寬存貸款利率管理區間,銀行的利差將很可能受到壓縮。“在極端情況下,銀行的利差與此前相比收窄了大約100個基點。而在現實中,銀行的利潤可能進一步受損,這是因為實際的資金成本可能會高于目前設定的存款利率上限。”周浩說,但從目前經濟的整體運行狀況來看,壓縮銀行利差,可能也是各方能夠接受的最佳選擇之一。
一股份制銀行的人士告訴早報記者,受利差縮小的影響,業務會比從前難做。在對優質項目的爭奪上,銀行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但對于企業來說,無疑可以降低融資成本。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今年信貸數據的分析顯示,信貸增長乏力,既有供給方原因,又有需求方原因。其中,需求方原因主要是融資成本偏高對企業經營構成了一定壓力。降低貸款利率下限以減少企業融資成本將有利于緩沖經濟下滑的壓力。
學者呼吁調整存貸比指標
對于下一步的貨幣政策舉措,分析人士預計,再度降息可能性比較小。
唐建偉說,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下半年通貨膨脹的壓力還是存在的,此番降息一次,利率才回歸近十年的平均水平。周浩也持相同觀點,他說再次降息沒有必要。如果繼續下調貸款利率,銀行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而如果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居民又會不買賬。魯政委進一步呼吁,降存款準備金率可刺激信貸供給,降貸款利率可刺激信貸需求,但要最終實現從供到需的有效聯通,則還必須調整存貸比指標才能實現。
(來源:東方早報)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