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會繼續堅持兩年來一直在推進的鼓勵擴大進口的政策和措施,并且還將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在 11月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對進口問題如是表態。
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10月,我國進出口總額突破3萬億美元,其中貿易順差為1240億美元,同比收窄15.4%。除出口乏力外,我國支持擴大進口的措施也發揮了作用。
接近核心層的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近兩年的擴大進口,我國貿易順差已經有所削減。未來繼續擴大進口將面臨兩方面的阻力,一是進一步下調關稅的壓力,二是外國對華的出口限制。
擴進口漸入“深水區”
據沈丹陽預計,今年我國新增進口將達3600億美元左右,將成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大帶動因素。繼續擴大進口,最直接的方法還是降低進口關稅——比如降低化妝品等奢侈品關稅。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曾表示,商務部在考慮進口貿易便利化的同時,進口稅問題也在研究中,“就我個人來講,我傾向于在這方面(進口稅調整)有進一步的考慮和推進”。
事實上,今年7月1日起,國家下調了33種能源、原材料等商品的進口關稅,這是在年初國家已對60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進口暫定關稅基礎上的又一次力度較大的降稅措施。
但對于通過降低關稅的手段擴大進口,市場也有很多質疑之聲。有觀點稱,進口關稅是我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大面積下調進口關稅不利于保護我國一些產業的發展,且會使財稅調節經濟結構的作用失衡。
上述研究員表示,現在擴大進口已進入“深水區”,此前通過下調商品關稅等手段擴大進口,雖有利于補充我國能源和原材料的缺口,但現在需要更加仔細地在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之間進行權衡,避免顧此失彼。
值得注意的是,擴大進口除加速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外,還承擔著減順差的使命。但目前擴大進口的政策主要作用于一般貿易領域,而我國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對貿易順差的貢獻存在很大差異,這也成為擴大進口的一個掣肘。比如,2010年我國貿易總順差是1830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順差超過3000億美元,一般貿易則逆差超400億美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