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今年,作為“中國鑄造名城”的泊頭市提出,未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的鑄造企業,一律關停;已經辦理環保審批手續,但主要污染物超標排放的鑄造企業,限期治理。
泊頭是“中國鑄造名城”,鑄造業在泊頭有1300多年歷史,現有鑄造企業300余家,大多數鑄造企業的污染治理設施無法滿足環保要求,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今年,該市下發了《泊頭市鑄造行業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并抽調環保部門70余名機關干部成立13個駐鄉工作組,進駐全市13個鄉鎮、工業區,對鑄造企業的環境污染整治提供技術支持及政策解釋,確保2014年6月底前,全市300多家鑄造企業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否則一律關停。
該市還成立了督導組,采取不定時現場檢查的方式,對各鄉鎮鑄造企業大氣污染整治進行督導檢查,發現問題當下查處、立馬問責、立即曝光。對工作進展緩慢、出現嚴重污染問題的,堅決按照有關規定,對鄉鎮主要領導及相關部門責任人進行問責。
泊頭鑄造業有著悠久的歷史。
1987年在泊頭西部出土的五代十國時期的鐵佛,成為泊頭鑄造史的有力佐證。“打行爐,倒犁鏵”,是泊頭鑄造人上千年傳承下來的行內話。當年的手藝人少則十來人,多則二十來人,以扁擔、獨輪車為工具,帶上風箱、爐子等用具,夜行日作,流動作業。千百年來,他們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哪里有鑄造,哪里就有泊頭人”的俗話廣為流傳。如今,這些老手藝人的身影已經隱沒在歷史的背后,但是他們卻為泊頭鑄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0年,泊頭為邯邢鋼鐵基地生產了1800毫米的大閥門,轟動全國,人民日報大幅刊載,時任副總理的李先念同志兩次來到泊頭視察,稱贊“泊頭人民有志氣”,為泊頭鑄造增添了一段佳話。
近年來,秉承千百年鑄造工藝精髓,泊頭鑄造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年生產能力達100萬噸,鑄造產品有建筑類、園林類、冶金類、模具類、輕化類、工藝品等類,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20多萬噸,占全國非工業類出口鑄件的40%左右。
2006年,泊頭鑄造工藝被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來源:國際鑄業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