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每年兩會上,都有一些代表委員比較關注的話題,從前幾年的“民生”、“房價”、“教育公平”到今年的“生態文明”、“收入分配”、“節約”等,有些話題可以說是持續“發熱”,每年都要在兩會上“火”一把,有些話題則異常地冷落,每年的兩會上都鮮有提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就是冷話題中最典型的一例。
眾所周知,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讓“一礦”變“多礦”、“貧礦”變“富礦”、“小礦”變“大礦”、“呆礦”變“活礦”,既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有力舉措,也是“開源”找礦、增加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的一大抓手,直接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尤其對礦產資源呈現“三多三少”(小型礦床多,大型礦床少;貧礦床多,富礦床少;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特點,且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比例低的我國來說,加強礦產綜合利用更顯得緊迫和重要。
談到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多年來致力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中國地質科學院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劉亞川十分形象地說:“礦產資源回采率的提高,就意味著在相同的采礦活動空間里采出了更多的資源,不僅變相提高了資源保障能力,還相對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樣,如果礦產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不僅相當于同一采礦活動空間采出了更多的資源,而且還能減少尾礦、廢棄物的排放量,從而節約耕地。更重要的是,隨著一些重大科技難題的相繼攻克,一些難利用的礦產資源得到利用,這就等于找到了一批新的大礦。”
也正緣于此,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指出,“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開展節能認證和能效標識監督檢查,鼓勵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今年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次明確指出,“加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李克強副總理也曾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節約是大戰略”。這對我國資源節約尤其是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生態文明,“資源節約”是關鍵。實際上,多年來,國土資源部黨組一直堅持“節約優先”戰略,把加強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作為推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主要抓手常抓不懈。尤其是近年來,國土資源部更是突出了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將其列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三大任務之一。同時,積極組織實施礦產資源利用專項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通過國家政策、財政支持和示范項目效應,來進一步推進該項工作。
與此同時,科研單位也圍繞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發工作。攀西地區的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過去因技術制約,這里的釩鈦磁鐵礦只利用了鐵,而寶貴的釩鈦資源被白白浪費掉。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曾痛心地說“這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中國地質科學院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通過多年攻關,攻克了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難關,使釩鈦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成功地實現了“一礦”變“三礦”,既揀了“芝麻”又抱回了“西瓜”。他們研發的鮞狀磁鐵礦利用技術,盤活了我國幾十億噸的磁鐵礦資源,大大緩解了我國鐵礦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的制約。還有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研究所,多年來從事非金屬礦綜合利用研究,在石墨、鉀鹽等綜合利用上取得了突破。一些礦山企業也認真貫徹落實資源節約戰略,大力開展綜合利用,礦產資源“三率”指標明顯提高,既延長了服務年限、提高了經濟效益,還促進了生態保護和礦區和諧。
代表委員肩負著人民的重托,代表著公眾的心聲,對公眾比較關心、直接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扎堆”發表看法、提出建議理所當然,但是對諸如地質找礦、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間接影響公眾或者不受公眾所熟悉的領域的話題,代表委員也不該擱置一邊、不管不問。因為這些看似偏冷的話題或許正是那些熱話題的“根源”或“緣由”所在。比如去年兩會的熱詞“房價”,代表委員一致炮轟高房價,可就是沒有看到高房價背后所折射出的我國鐵礦石資源不足、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揚,而導致的建筑鋼材價格上漲的隱憂。再如,許多代表委員多次建議從降低農資化肥價格入手來減輕農民負擔,但從來不提磷礦、鉀礦的資源的儲量和開發利用情況。試想,如果不提高這些涉及“三農”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化肥價格能真正降低下來嗎?
誠然,出現這種提案、議案冷熱不均,尤其是關注礦業界的少之甚少現象,既有礦業行業自身宣傳不夠、社會認知度低的原因,更與礦業領域專業性強、而來自礦業界的代表委員又少有直接原因,但代表委員代表的是全國各行各業、各個階層,不能因為對某個行業不熟悉,就不去關注;更不能充當本行業、本部門的“代言人”,只為本行業和本部門“說話”。只要會前多調研,特別是礦業大省、礦業大市的代表委員到礦山企業多走走、多看看,聽取和征求一下礦山、礦工的意見和建議,即便是非礦業的人士,照樣也能提出有利于礦業發展的好建議。
在這方面,全國人大代表柳長慶就帶了個好頭。主要從事金融機具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聚龍股份董事長柳長慶是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本次兩會上,他卻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礦山尾礦治理及綜合開發利用的提案》。他表示,礦山尾礦治理迫在眉睫,治理好了利國利民。礦山尾礦問題他已經關注了三四年,這份提案是他在經過大量的調研基礎上形成的。柳長慶的提案看似是“冷”話題,其實也是事關民生和環保的“熱”話題。由此不難得出結論,只要心系民生,心接“底氣”,就一定能提出與眾不同的好提案。
與其“扎堆”圍著一個熱點話題泛泛而論,何不找一些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的專業冷話題而認真議之。可喜的是,此類現象已引起了部分委員的重視。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鄧小平次女鄧楠就兩會提案太多且同質化嚴重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委員們的提案太多,給相關部門造成了壓力,泛泛討論不如集中解決。
我們期待著,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實施,在明年的兩會上,有關礦產資源領域特別是涉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的話題也“熱”起來、“火”起來。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