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思維在鎢市場同樣有明顯的體現,如春節前漲價,暑假傳統淡季前的操作策略。慣性思維是一種基于經驗的思維方式。市場是有規律可循的,而市場條件往往會改變,2005年以后,傳統的市場規律被打破了,自然災害、政策調整、經濟危機等都是較大的改變因素,且部分因素不可預知。
鎢市場在誠惶誠恐中,如履薄冰地走過一季度,這一路走來并未流淚,市場生產情況還算好,還能接受,較之國際市場,中國的市場是值得驕傲的----出口業務減少80-90%,而國內合金企業開工率能達到50-70%,合金企業的開工率可近似看著有效需求情況的體現。
轉瞬進入二季度,業界得對市場有個新的定位以便制定新的運營策略。而進入二季度的市場是以漲價開始的,有人士指出,莫因一季度市場顯得較好盲目樂觀,二季度的市場形勢依舊嚴峻。一季度的生產情況良好有三個原因,一是08年四季度經濟形勢加速惡化,用戶以消化庫存為主,導致庫存水平低而需要補充;二是中國的傳統習慣一年之季在于春,開年后得抓個開門紅,布局新一年的生產目標;三是原料價格觸底,采購原料安全邊際增加。從真正的有效需求看,國際經濟形勢還在惡化中,鎢品的50-60%依賴出口市場,而國際實體企業陷入淤泥而難以自拔,國內鎢品出口企業的業務量減少80-90%。在全球化的環境下,中國的經濟很難一枝獨秀。另外出口企業也將“擴大內需”而加強國內市場業務,價格優勢是爭取市場份額的快捷方式,競爭形勢嚴峻。
原料端會有成本壓力支撐市場,且政府的資金支持礦產收蓄,不管從市場心態、流動資金等方面都對市場有積極的影響,因而市場下滑趨勢會在成本線上形成有效的阻力位。
從價格上漲后的采購情況也可看出,“買漲不買跌”的情況也在改變,跌勢肯定不買,漲勢不急于買,操作上都較為理性和保守。(來源于互聯網,文中數據和觀點僅供參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