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縣采取多項措施,有效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外貿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保持口岸經濟快速健康發展。2008年,靖西縣邊境貿易交易總額完成11.44億元,同比增長117.61%,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
一是拓寬服務渠道,打造高效通關平臺。海關等部門建立“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機制,積極推行社會服務承諾制和公示制,簡化操作環節,精簡審批程序,及時解決企業遇到的通關問題,加快通關速度。2008年共辦理報單4145份,進出口貨物量114539噸,貨值1.45億美元;檢查出入境人員32810人次,出入境車輛12337輛次。
二是以會促商引進項目,激活邊境貿易經濟。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2008年10月中旬舉辦“2008年中國龍邦-越南茶嶺口岸邊境商品交易會”。共有40家越南企業、商家參展,150余家國內企業參展,實現交易額達280多萬元,與越南高平省簽約年產1萬噸高碳錳鐵、2萬噸富錳渣,年產2萬噸硅錳合金,年產2萬噸放電錳粉3個項目,總投資額達8000萬元。在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靖西縣與越南、遼寧等國內外客商簽約項目5個,投資金額達36.65億元。
三是提升口岸服務功能,吸引外貿企業“入關”。2008年靖西縣落實口岸建設資金3000多萬元,推進加快龍邦口岸改造擴建,新建國門聯檢大樓,國門廣場,國際客貨運辦公大樓和觀景臺和國門新村等配套項目,當前各項工程已進入基建階段。投資2000多萬元,月可吞吐100萬噸貨物的護龍邊貿貨場已經啟用,口岸邊貿加工區等各項口岸物流配套設施向專業化發展。截至目前已經有30多家上規模的邊貿企業進駐靖西,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
四是當好參謀優化結構,幫助企業化解危機。成立服務企業協調小組,深入紡織、機電等重點行業實地調研,幫助企業應對危機,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轉變發展方式,化“危機”為“機遇”。及時兌現邊貿出口稅費補貼,激發邊貿企業出口的積極性;規范對邊民互市管理,轉變報關方式,一些原來主要以邊民互市交易的出口商品轉至邊境小額貿易報關;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幫企業出謀獻策,使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出口產品中機車、焦炭、鋼材、紡織品、非公路用自卸車等高附加值的商品成為出口的新亮點。以往出口極少的布匹今年從龍邦口岸出口就有5217萬米,金額達6億多元,占邊貿交易總額的60%以上。
本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