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峰時的400美元/公斤到現在的100美元/公斤上下,金融風暴提前終結了多晶硅行業的暴利盛宴。“行業洗牌的時刻已經來臨,最后留下的企業很可能只有3到5家。”長城證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認為。這意味著將有數以百計的硅業企業被淘汰,近千億元投資將“人間蒸發”。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我國歷年投資的工業硅企業超過600家,目前仍在生產的工業硅企業超過200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投資多晶硅項目,已公告的投資額近60億元,總投資額高達300多億元。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從完全不相干的行業“跳入”多晶硅行業,例如做飼料的通威股份、從事毛紡的江蘇陽光。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導致這種情況原因有三:一價格寒冬突襲。強大的需求和豐厚的利潤刺激著多晶硅產業的迅速膨脹,而最近兩個月內價格暴跌超過40%。目前,我國多晶硅生產企業生產的多晶硅出口比例也超過90%。受金融危機影響,價格暴跌在所難免。二新技術圍追堵截。
12月初,美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發現了可將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提高50%的方法,硅的使用量僅為當前產品的1%。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的崛起,讓敏感的風險投資機構們果斷退出。三懸著的政策“畫餅”。目前,價格已經成為制約太陽能發展最大的瓶頸。尋求政策支持也被眾多投資多晶硅的企業視為突破點。但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沒有正面明確回應。多個業內專家也表示,沒有聽到具體的政策動向。
本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