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雖然部分統計數據顯露出經濟回暖跡象,但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以及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經濟增長仍面臨諸多挑戰,下半年弱復蘇態勢可能延續。
政策發力數據回暖
近期為什么部分統計數據會出現回升?
劉煜輝:進入7月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方面的投資出現了一定的松動。比如,房地產再融資的口徑比此前出現了一定松動,上市房地產公司的增發在暫停多年之后終于重新啟動。政府定向啟動城市軌道交通、棚戶區改造、水電建設等投資。這些投資直接構成了對上游原料的需求,包括用電量、螺紋鋼、大宗商品等一些上游原料的價格也出現了反彈。因此,可以說上游庫存的增加依然來自于基建。這些因素導致了匯豐PMI等數據的回升。
朱海斌:進入三季度以來,中國的經濟數據出現了一定的好轉。我們認為最近經濟數據的好轉跟經濟政策轉變有關。與此前相比,目前的經濟政策將調結構與穩增長兩塊結合起來,因此經濟增長有了一定的著力點。此前的經濟政策更多強調不會刺激經濟,缺少足夠的細則。進入7月以來,在環保、鐵路、電力、服務業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政策,這應該是經濟數據改觀的主要原因。
具體而言,8月新訂單指數大幅反彈表明,近期政府的微調措施對內需的改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的確,國內近期數據證明房地產投資以及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強勁。政策面上,政府重申今年的增長目標為7.5%,并明確了7%的增長底線似乎有助于穩定國內市場對短期經濟前景的信心。
信貸增速可能收窄
依靠投資拉動的復蘇能否持續?怎樣看待下半年經濟的走勢?
劉煜輝:我們注意到,目前補庫存還停留在上游行業,去年的四季度也出現過原料庫存的反彈,但產成品沒有反應。事實上,上游補庫存很難傳導到下游。原因在于,目前經濟基本面并沒有根本改觀,依然表現為全面產能過剩。只要出現一定的補庫存需求,閑置的產能會馬上把需求消化,產成品的價格很難上漲。實際上,匯豐PMI這一數據有一定的波動性,我們認為二季度下行力度較大的行業,三季度下行幅度將有所減緩,但依然沒有上行的動力。因此,未來匯豐PMI的強勁反彈可能難以持續。
朱海斌:我們預計下半年經濟走勢環比可能會出現一定改善,但同比數據可能不會有太大改善,甚至有可能繼續下行。雖然進入7月以后,政府不再忌諱談投資,投資回歸到了比較正常的水平,但產能過剩的現象在短期內不太會改善。制造業在今后幾年內都將持續面臨挑戰,境況不會出現明顯改善。
怎樣看待下半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走向?
劉煜輝:我們預計,財政金融層面還將保持收縮的態勢,審計署清查地方債還在進行,在這樣的狀況下不可能展開新一輪財政擴張。金融層面,上半年信用膨脹比較厲害,又發生了流動性沖擊,央行的貨幣政策依然收緊,因此7月社會融資總量下降較快。與此同時,外部新興市場存在風險,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一員,很難獨善其身。不過,中國經濟的政策空間可能大于其他經濟體。經濟依然缺少上行的動力,但是6月下行的勢頭會得到一定的修正,出現一定企穩的征兆,但這樣的企穩轉變為上行動力的可能性不大。
我們將看到一種良性狀態出現,M1、M2和社會凈融資增速有序收斂,而貨幣市場利率也是下行的。貨幣政策這種狀態在1998年-2002年的經濟結構調整期曾經出現過,即“寬貨幣、緊信用”,我稱之為“衰退式寬松”。
朱海斌:總體來說,經濟的復蘇可能在三中全會前得到一定持續,但是復蘇的力度可能會比較有限。政策面上,財政政策的空間大于貨幣政策,預計下半年的信貸增速將低于上半年,金融風險也將對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產生一定的抑制,預計全年的信貸規模在9萬億元左右,因此下半年的社會融資規模將低于上半年。信貸方面對于經濟增長只能保持一種中性的作用。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