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鎳粉進口正引起相關方的關注。8月14日上午,受臺風“尤特”的影響,從印尼駛往中國的滿載5.7萬噸鎳礦 “夏長”號(TRANS SUMMER)貨輪在我國珠江口海域沉沒。
這是過去不到三年的時間中,第六艘沉沒的萬噸以上鎳礦進口運輸船,這些船的裝貨地都是印尼。在航海技術已經具備極高安全水平的今天,萬噸巨輪的沉沒已經非常罕見。因此,此類海難如此頻繁集中地發生,不能不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
鎳的用途廣泛,我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鎳消費國,但礦源主要依賴進口,印度尼西亞是我國主要的鎳礦進口地。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字,2012年我國進口鎳礦超過6千萬噸,其中自印尼的進口量超過70%,穩居第一位。
據蘇黎世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海運險部高級經理張艷強介紹,鎳礦通常以精粉的形式存在,由于開采加工過程的特殊性,加之印尼地處熱帶,潮濕多雨,在露天環境下的長期儲存,導致鎳礦的含水量很高。若與我國進口量最大的鐵礦做個比較:進口自澳大利亞和南美的鐵礦粉,含水量通常在10%左右,而來自印尼的鎳礦,含水量經常會達到20%以上,甚至超過30%;這么大含水量的礦粉,就像是一堆“稠泥巴”。在運輸過程中,由于船舶的顛簸,水分會慢慢溢出并流淌,形成“自由液面”,這會影響船舶的穩定性。可以想象,如果船舶傾斜,水就會向這個方向流動,而越多的水和稀礦泥向這個方向流動,船就會越向這個方向傾斜,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同時伴有臺風巨浪等惡劣天氣,船就很容易傾覆,鎳粉就成了鎳礦沉沒的“液體炸彈”。
頻發的事故,已經引起了貿易界、航運界和保險界的高度關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已于2013年2月下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關于易流態化貨物運輸安全警示的通知》,要求各地港口加強對此類貨物的安全管理;世界上主要的幾個船東互保協會也發出通函,指示裝運此類貨物的船舶裝貨和開航前,船東都要得到互保協會的同意,否則保賠保險無效;大多數經營航運險的保險公司也將鎳礦運輸列入高風險名單,承保非常謹慎。
張艷強說,其實國際航運界已有針對這類貨物的安全運輸規范,只要各方配合,嚴格遵守,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就發布了《國際海運固體散貨安全操作規則》,其中對于易流態化的貨物,要求發貨人在裝貨前提供貨物的含水量證書,以及適運水分限量(TML)證書,如果發貨人不能提供這些信息,或含水量高于限量值,船方應拒絕裝貨。作為進口貿易商,應該積極配合這些規定的執行,在貿易合同中對貨物的含水量進行限定,并要求發貨人及時提供含水量證明等數據給船方。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