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新能源發電量飆升、工業增長停滯,致使歐洲今年出現了創紀錄的負電價小時數。
當地時間10月3日,歐洲電力工業聯合會(Eurelectric,下稱歐電聯)發布《2024電力晴雨表》(下稱《報告》),介紹歐盟電力行業最新的發展情況。《報告》提及,今年1-8月,歐盟在至少一個交易區域(bidding zone)出現負電價的比例上升至18%,負電價小時數已達到了創紀錄的1031小時。
2023年,歐盟在至少一個交易區域出現負電價的時長占比為9%,已大幅高于2021年的4%和2022年的3%,去年全年出現負電價的時數為821小時。
據行業研究機構ICIS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歐洲國家中總計有7841個小時電價為負,在某些情況下,每兆瓦時的電價跌破-20歐元(約合人民幣155元)。
歐洲的負電價是指電力批發價格跌破零元。歐洲電力交易所(EPEX SPOT)明確,當生產超過消費時,就會出現負的電力現貨價格,表明需要減少生產和/或增加消費。
至少有一個歐盟國的電價為負的小時數,圖片來源:《2024電力晴雨表》
《報告》指出,歐盟的負價格往往發生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高峰期,尤其是太陽能發電。例如,太陽能巨頭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今年首次出現了負電價。
今年迄今為止,歐盟四分之三的電力來自清潔能源。盡管歐洲的水力和核能發電占據了一定發電份額,但太陽能裝機在近幾年急劇增加,造成了部分時段的電力供應過剩。
歐洲光伏產業協會《2023-2027年歐盟太陽能市場展望報告》數據顯示,歐盟太陽能光伏發電總量在2023年達到263吉瓦,比2022年的207吉瓦增長27%。
圖片來源:歐洲光伏產業協會(SolarPower Europe)
從需求來看,歐電聯指出,由于能源危機期間工業關閉和遷往國外,歐洲經濟的電氣化速度不夠快,2022-2023年期間,電力需求下降了7.5%,當前也沒有恢復的跡象。
“歐洲的電力需求一直停滯不前,部分原因是能源效率的提高,但主要原因是歐洲經濟衰退導致的需求下降。”該機構稱。
早在2023年7月,國際能源署預測稱,歐盟的電力需求在經歷2022年和2023年的下降后,將降至20年前的水平。
《報告》數據顯示,由于需求減少,2023年歐盟發電量總體同比下降。化石燃料發電量下降393 TWh,低碳電力發電量增加160 TWh。
盡管負電價被視為可再生能源占比較高的電力系統常見的現象,但歐盟“廉價”和極度不穩定的電力價格正成為棘手的問題。
負電價出現時,電力生產商必須付費向電網供電,這侵蝕了發電方的利潤,并可能會阻礙未來的清潔能源投資。此外,歐洲的可再生能源企業還在高利率環境下還面臨著借貸成本大幅增加的壓力。
今年6月,歐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商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kraft)由于技術和資本成本上升、電價下降,已削減了部分可再生能源產能目標。
負電價也影響了電力消費者,尤其是工業用戶。
當地時間10月3日,英國的鋼鐵和可再生能源生產商GFG聯盟首席清潔能源官Stefan Hakansson表示,鋼鐵生產商需要持續的能源供應,因此在價格波動時,他們不得不在交易中支付巨額資金,以對沖其電力供應。
他指出,一旦風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份額達到65%,電力市場就會停止正常運轉。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帶來的負價格問題非常糟糕,一旦得不到解決,重工業將被擠出市場。
開發商與買家達成的長期購電協議(PPAs)是管理價格波動的措施,GFG聯盟將其40-60%的電力消耗鎖定在PPAs或直接生產上。
但Stefan Hakansson指出,PPAs也存在風險,在合同期限內,行業一直擔心法規和先決條件會發生變化。
來源:界面新聞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