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鋼鐵這樣的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取得了什么新進展?在日前舉行的2024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鋼鐵行業CIO大會(寧波鋼鐵站)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透露,近80%的鋼鐵企業對大模型應用有試點探索,18%的鋼企有局部人工智能應用。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近年來一直在摸底調查行業數字化轉型情況,最新的摸底調查范圍涵蓋了49家鋼鐵企業,涉及粗鋼產能4億噸左右。這49家企業中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及混合所有制企業。企業產量規模從200萬噸以下到1000萬噸以上都有。從調查結果看,14%的企業進入第一梯隊,數字化轉型覆蓋廣度和深度都非常優秀。27%的企業為第二梯隊,局部產線裝備先進,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優秀。59%的企業為第三梯隊,數字化轉型進程較為緩慢。
中鋼協科技環保部處長符鑫峰說,行業從整體上已經初步實現了產業鏈協同發展,行業全流程工序數字化和智能化顯著提高,表現為產品從響應制造向預測制造轉變,從事后向事前轉變,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轉變。
具體數字方面,鋼鐵行業每年投資300億元左右,用于數字化改造。機器人應用密度平均為每萬人54臺套,比上次調查提升50%。截至2023年底,已經有31家鋼企上榜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名單。
符鑫峰介紹,40%的企業在生產線上應用了三維可視化技術。大數據模型也從去年起數字技術應用的熱點,有近80%的企業對數據大模型的應用有了試點探索,18%的企業有了局部AI應用。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管控和智慧化企業運營管理的比例非常高,企業占比70%。
不過摸底調查顯示,我國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轉型路徑不清晰、數據基礎相對薄弱、智能制造水平不均衡等。
符鑫峰表示,特別是200萬噸以下的企業,處在的階段更多還是在基礎建設或者單項應用這些方面。500萬噸及以下的企業中,只有60%的企業實現了MES(生產執行系統)和一些橫向集成。智能裝備還是單點應用,沒有整體的規劃,缺乏高端人才培養。
在此背景下,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工程三年行動最近正式啟動。行業計劃到2026年底,實現“四三二一”總體目標,也就是實現40個可低成本推廣復制的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30個可借鑒可復制的數字化車間,20個可復制的數字化工廠,5-10家支撐行業實現數字化生態的引領企業。
符鑫峰透露,鋼鐵行業今年還要打造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判標準,讓企業能夠進行自評,包括評價企業的數字化程度,數字化投入之后實現的產出量,都希望通過標準的形式來進行實現。
來源:央廣網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