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近日,在松桃三和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電解錳生產車間,幾名戴著一次性口罩的工人站在離地面2米距離的電解槽上,熟練地使用噴淋管,往電解槽里注入冷卻水。
“電解槽離地面這么遠,生產成本會不會很高?”記者好奇地問該公司辦公室主任石松江。
“過去電解槽建在地面上,渣液滲漏到地面很難發現,并且零部件損壞不易維修。”石松江說,如今他們使用懸空電解槽,實現粉塵不外漏,溶液不外排,廢水100%回收。
跟隨石松江的腳步走在生產車間里,碳酸錳礦通過原礦車間破碎、粉磨,漿化車間漿化,化合車間浸出、氧化、中和后,在壓濾車間過濾,最后由電解車間生成錳粒。
成立于2003年4月的三和錳業,是一家采用先進技術生產高品質錳系列產品的民營企業,主要生產電解金屬錳及錳下游產品。該公司出口到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家的金屬錳球,每噸賣到1.4萬元。
“傳統的電解錳生產已經不適應市場需求,技術革命才能引領錳行業高質量發展。”石松江說,經過三年多的不斷改造,三和錳業逐步淘汰和換新改造6200張“增厚減阻”陰極板,分別削減出槽陰極板挾帶液75%以上,削減硫酸鹽結晶物98%以上,真正實現硫酸鹽結晶物及含氨氮廢水的完全利用。
松桃自治縣與湖南省花垣縣、重慶市秀山自治縣交界地帶是我國錳礦儲藏量最為集中的地區,被稱為中國“錳三角”。其中松桃是全國重要的錳產區之一,探明儲量7.4億噸。
“資源稟賦如此豐富,但在錳產業的開發利用上,發展過程也是非常曲折。”松桃自治縣自然資源局礦權股工作人員李應秋回憶,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賣原生錳礦成為松桃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寨英鎮是松桃的錳礦石核心礦產區,礦業的興盛,一度讓寨英躍居松桃所有鄉鎮稅收之首。
源源不斷的錳礦流進縣內幾家收購企業,造成積壓過多,價格一路下滑,導致后期開采的錳礦堆成山,礦商紛紛尋求發展新路。
本世紀初,在資源優勢和營商環境紅利條件下,三和錳業、武陵錳業等企業拉開了松桃電解錳生產的序幕。
為搶占市場,各大電解錳廠使出渾身解數。三和錳業是松桃錳行業的“帶頭大哥”,建廠第二年,年產能2萬噸電解金屬錳片一分廠建成投產;建廠六年后,二分廠建成投產;2015年全面升級技改,并新建金屬錳球、金屬錳錠、低碳錳鐵生產線。
松桃十大電解錳廠中“最年輕”的武陵錳業,自啟動建設以來,就立足建成高起點、高標準的環保示范工程,確保了環保標準執行到位、環保設備投入到位、環保人員配置到位、環保責任落實到位。
通過近幾年發展,松桃目前基本形成了“錳礦資源開采—電解錳初加工—錳精深加工”的產業體系。
新質生產力催生新業態。三和錳業在礦山上就近建立選礦廠,利用先進的破碎設備,將粒度小于500毫米的原礦破碎至12毫米以下,再通過磁選機篩選精礦和尾礦,精礦運回電解錳廠,尾礦賣到水泥廠。武陵錳業在生產中通過高壓隔膜壓濾機,大幅度降低電解錳渣中的水溶性硫酸鹽含量,實現錳渣合規堆存……
松桃自治縣副縣長吳峰表示,松桃將按照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建立完整的錳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延長精深加工產業鏈,推進錳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來源:天眼新聞
- [責任編輯:Alaka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