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當前,礦產資源安全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在12月23日線上舉行的“2022(第十一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運敏說,依靠科學技術,提高戰略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能力與水平,是提升國家資源供給保障能力的關鍵,是把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
本屆論壇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主題是“夯實基石計劃 保障資源安全”。
王運敏院士在題為《戰略金屬礦產資源安全供給及科技支撐》的主題報告中指出,勘查和開發是同等重要的,礦產資源只有采出來、用起來才能體現價值,不能只勘查不開發、只增儲不增產。因此,要從實際出發,著力提升金屬礦產供給水平的科技支撐,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已有戰略性礦產資源基地能力,實現戰略資源高質量增效提產,全面創新新建基地的架構與開采模式,超前謀劃儲備基地的數量與規模;要自主研發國際先進的采礦裝備,改變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等。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指出,我國正在向鋼鐵強國邁進。為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優化原料供給結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向國家有關部委上報了《關于實施“基石計劃”、提升我國鋼鐵行業資源保障能力的建議》,從海外礦、國產礦和廢鋼等鐵資源三大來源入手,改變我國鋼鐵資源來源構成,從根本上解決鋼鐵產業鏈供應鏈資源短板問題。目前,“基石計劃”國內資源開發工作成效明顯,國內鐵礦項目審批明顯加快,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部分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等。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在報告《積極主動 扎實工作 加快推進國內鐵礦項目開發建設》中指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較快發展,技術進步、基礎設施、配套條件等不斷完善,一些地區鐵礦資源開發優勢不斷提高,以前在技術、經濟上不具備開發條件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這些都是加快國內鐵礦項目建設的客觀基礎和有利條件。從全國范圍看,當前加快國內鐵礦項目建設比以往更具潛力和空間。
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原司長鞠建華在題為《礦產資源形勢及管理趨勢解析》報告中指出,我國礦產資源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將加快增長,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將由燃料密集型向材料密集型轉變。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應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不斷完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和相關管理政策,提高資源管理效率等。
鞍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宏啟、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總工程師雷平喜、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李樹斌、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秘書長史萬利、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分別圍繞“心系國之大者 勇擔政治使命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資源開發企業”“基石計劃背景下全球供需及對我國鐵礦資源安全保障的影響”“全國廢鋼鐵資源利用現狀的簡要分析”“我國焦化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鐵合金行業現狀及未來展望”“建設高質量保障體系 夯實鋼鐵資源安全——我國鋼鐵原材料供應保障體系建設探討”等作分享。
論壇還聚焦“雙碳”目標下高質量建設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實現鋼鐵原材料保供穩價等議題,進行政策解讀、形勢分析、路徑建議、實踐總結等。來自鋼鐵、礦山、廢鋼、合金、運輸等鋼鐵原材料產業鏈供應鏈相關企業和單位,以及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外資機構的專家和嘉賓等在線參會。
來源:中國科技網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 [責任編輯:tianyaw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