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
在今年9月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企業500強”中,廣東有59家企業入圍,排名全國第二,華為、美的、格力、廣汽、比亞迪等知名制造企業榜上有名。
這些制造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不僅勾勒出廣東制造從“起家”到“當家”的清晰脈絡,更利用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經驗對外賦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上云”,甚至打破行業領域的邊界,讓智造能力不斷外溢。
國企明確科技轉型和數字化戰略
日前,在廣州市番禺區的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多臺挖掘機整齊排開、等待號令。作為廣州市最大“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項目,廣汽旗下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在這里正式動工建設,項目總投資109億元,通過進一步拉動上下游產業鏈及周邊配套,可帶來超1.5萬個的就業崗位,新增產值超1800億元。
這是廣汽集團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建鏈、強鏈、補鏈,帶動產業升級的重要行動。作為廣州市汽車制造業龍頭國企代表,廣汽集團捕捉到了汽車行業“新四化”的發展趨勢,推出了多項行業領先的電池黑科技和智能互聯生態系統。“廣汽堅持向科技型企業轉型,并以此為指引,加速構建產業鏈創新體系,產品技術研發加速迭代。”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
放眼全省,大多數制造領域的地方國有企業均明確了科技轉型和數字化轉型戰略,成為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力量。
在廣東肇慶,走進廣晟集團旗下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條電子材料自動化生產線不停運轉,通過MES系統(生產過程執行系統)實現了生產設備網絡化、生產現場無人化等。
國企的數字化轉型,規劃先行和機制創新是其突出特征。近年來,廣晟集團深入實施“抓鐵有痕數字轉型”系統工程,爭當省屬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集團充分運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業和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出臺一系列措施支持推動風華高科、佛山照明、國星光電等企業建設智慧工廠,推動智能制造擴能提質增效。
數字化重構企業經營和產業布局
近日,在美的集團第27屆科技月的媒體開放日上,除了ToC家電領域的技術升級外,ToB業務的技術創新讓人應接不暇,涵蓋了樓宇科技、工業互聯網平臺、高壓變頻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領域。
已連續舉辦27年的科技月活動,見證了美的從一家生產家電的鄉鎮企業,蛻變成擁有多元化業務的全球化科技集團的歷程。產業布局的巨大變化,離不開數字化轉型的驅動。作為廣東的家電企業龍頭,美的從2012年開始數字化轉型,轉型最初階段借鑒了麥肯錫的方法,從流程上梳理業務再搭建落地IT系統。截至目前,美的數字化投入已超170億元,旗下已擁有5家世界燈塔工廠。
同樣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重構業務流程和產業布局的大型制造粵企還有TCL。
以半導體的生產為例,從一片玻璃到一塊顯示屏,中間要經過幾十道甚至近百道的工序,要對其進行缺陷檢測、分類都十分困難。TCL華星為此開發了ADC (自動缺陷分類)系統,采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讓機器對缺陷類產品進行自動檢測、分類、分割以及邏輯判斷,質量檢測效率得以極大提升。
而主要從事家電研發生產的TCL實業,也從2020年開始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戰略,建成了行業首個研產銷一體化的5G全連接彩電柔性制造工廠,完成了不同批次不同規格彩電的共線無縫轉產。
龍頭企業數字化能力加速外溢
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速,廣東省工信廳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廣東已累計推動2.25萬家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數字化轉型,帶動65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在這場數字浪潮中,許多制造業龍頭如同大象“起舞”,并以“鏈主”的力量推動整個產業鏈“上云用云”。
廣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萬陸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產業集群中的龍頭企業,一是能夠形成示范效應,二是能拉動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一起協同轉型,三是利用數字化轉型經驗成立專業的服務公司,為集群內的中小企業提供專業的數字化服務,從而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輸出。”
龍頭企業數字化能力的不斷外溢,也在突破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邊界。今年5月,TCL旗下的格創東智和美的集團旗下美云智數雙雙入選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