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建廠五十多年來,企業為我國鋼鐵工業和鐵合金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現裝機總容量34萬KVA,年可向社會提供各類不同類型的鐵合金產品30萬噸左右。主產品75#硅鐵,曾榮獲部優和國家原材料‘最高質量獎’,甘肅省‘隴貨精品’等稱號。”近日,騰達西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師政清對中新網記者介紹說。
騰達西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騰達西鐵)坐落于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連城鎮一個偏遠的山腳下,是典型的“孤島”型企業。由始建于1971年的原三線建設企業——西北鐵合金廠整體改制而成,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鐵合金生產企業,是我國硅鐵冶煉技術和裝備的發源地。目前公司擁有總資產29.7億元。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騰達西鐵擁有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曾經引領和主導了我國鐵合金行業多次技術革命”。師政清介紹說,企業在20世紀70年代末自行研制、設計、安裝了5000KVA礦熱爐;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德國引進、消化、移植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25000KVA電爐,從此我國鐵合金電爐便以此為參數走上了大型、封閉、半自動化之路;20世紀90年代利用外國政府貸款率先在鐵合金行業實施清潔生產項目,對煙氣粉塵進行加密回收,開啟了鐵合金行業污染治理的先河;2010年首次實現了利用鐵合金礦熱電爐煙氣余熱進行發電。
在企業發展階段,技術創新永遠是放在主要位置。在公司開發新產品高純硅鐵時,最初采用的是人工化學分析方法,由于高純硅鐵冶煉工藝的改進和提高,高純硅鐵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幅降低,原化學分析方法無法準確測定微量元素含量,對指導生產造成了很大影響。
2019年,在質檢處中心化驗室技術組組長高明及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歷經10個多月的攻關,攻克了用一臺儀器就對公司所有產品、原料質量迅速檢驗的技術難題,實現了鐵合金產品和原料理化分析技術質的飛躍。
“該技術一年可為企業節省化學藥品、儀器等費用50萬元,為公司置換出來鉑金皿100多萬元,經濟效益顯著。與此同時,公司鐵合金產品和原料的粉末壓片制樣方法,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高明說。
“鐵合金行業如何可持續發展,堅持環保優先,低碳發展,走節能環保之路也一直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主要研究課題。”師政清說,當初面對鐵合金行業余熱余壓難以收集,不但產生資源浪費,而且產生“熱島效應”對企業周邊環境產生著消極影響的現狀,“企業組織編制余熱發電項目方案和余熱發電項目的建設方案,并推動實施。同時也為蘭州市乃至甘肅省高載能產業余熱余壓利用樹立了典范,引導甘肅省鐵合金及高載能產業健康綠色發展。”
目前,騰達西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已經走上了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生產經營蒸蒸日上,企業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
“未來,我們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節能、降耗、減排、治污為途徑,大力實施節能減排、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師政清說,力爭到“十四五”末把本部打造成鐵合金生產規模35萬噸以上,實現設備節能化、大型化、智能化,促使生產指標達到標桿水平。同時擬在永登縣河橋鎮新建4×40.5MVA大型化、自動化、節能型、環保型生態合金電爐及公輔設施,并配套建設余熱發電機組。目前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