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于勇剖析:2021-2060年累計碳減排貢獻比例:降產量占45%,全廢鋼電爐占39%、氫冶金占9%、其他占7%!
12月3日,2021(第十屆)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在線召開。
會上,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于勇表示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已進入峰值平臺區,碳達峰可能在2024年或“十四五”前實現,峰值約為17億-18億噸,且相關有效措施如均被采納實施,2060年鋼鐵行業可能會趨近碳中和。基于此,干勇給出2021-2060年累計將對于鋼鐵行業的碳減排貢獻比例:粗鋼產量下降因素約占45%,全廢鋼電爐流程鋼廠發展的因素約占39%,氫冶金因素約占9%,以及節能、界面技術、智能化等因素約占7%。
可見,鋼鐵行業落實雙碳目標的進程中,產業結構調整與流程結構調整是兩大重要抓手,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是重要支撐,節能、界面技術、智能智造是有效手段。
于勇表示,一直以來,我國電爐鋼發展受到廢鋼資源短缺的制約,經過21世紀初的高速發展,到2018年我國鋼鐵積蓄量達到90億噸。隨著鋼材制品報廢周期的到來,我國廢鋼資源短缺現象將得到改善。中國工程院《黑色金屬礦產資源強國戰略》項目研究表明,到2025年,我國鋼鐵積蓄量將達到120億噸,廢鋼資源年產量將達到2.7億-3億噸,2030年,我國鋼鐵積蓄量將達到132億噸,廢鋼資源年產量將達到3.2億-3.5億噸。屆時,我國廢鋼資源將會供應充足,短流程煉鋼的優勢將逐漸體現出來。
根據當前粗鋼產量計算,當電爐粗鋼比例達到25%的時候,我國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將減低10.2%,年減排1.94億噸CO2,應合理發展電弧爐短流程城市鋼廠。
來源:中國冶金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zhaoziha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