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央視網消息:造船是現代工業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目前,從環渤海、長江口再到珠江口,我國已經形成三大造船基地。今年以來,國際航運市場回暖,尤其集裝箱海運需求的旺盛使得全球新造船市場異常活躍。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實現批量接單,訂單數量位居全球之首。
總臺央視記者 徐揚:這里是位于上海的我國造船基地,您現在看到的這條船就是即將交付的我國第一艘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船,在此之前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最大的雙燃料集裝箱系列船也是在這里順利完工交付船東。
中國船舶集團滬東中華總經理 陳軍:(目前)是我們交船的旺季,我們在7月前后交付了幾艘大型的LNG(液化天然氣)船,包括(交付)超大型的集裝箱船,這個船本身是低碳環保的,硫排放、碳排放都會大幅度地減少。
“綠色、環保、低碳、安全”的設計理念不僅讓中國船舶產品滿足了當前最嚴苛的排放要求,同時也賦予了中國船舶很強的市場適應能力和良好的市場前景。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造船完工量209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9.0%,在這份成績單中,高端船型增幅明顯。
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副總經理 周旭輝:我們的接單量同期來比的話可以說是十年以來新高,主要的船型接單體現在一些新能源船舶上,比如說雙燃料船舶,比如說市場緊急需求的一些大箱船。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造船成交量達到749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2%。其中,我國新承接船舶訂單量占全球總量51%,月均接單量達到637萬載重噸,是同期造船完工量的1.8倍,這一成績也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
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林峰:緊密跟蹤各船型細分市場,主動營銷,注重高技術船型的研發,特別是今年抓住全球集裝箱市場熱點機遇期,共承接了53艘15000箱以上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占世界總量的57%。
數字化智能化助力造船企業提速增效
一連串亮眼的數據為中國船舶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開了一個好頭。但是,船舶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國際化市場,尤其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讓造船企業一直處于成本壓力之下。如何“提速”“增效”成了中國造船人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
在上海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建造現場,這顆被稱為“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已經初見雛形。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郵輪的主體結構70多個總段目前已經完成55個總段。
中國船舶集團外高橋造船設計一部副部長、國產首制大型郵輪項目技術經理 陳虹:在鋼結構的內部有大量的舾裝件,包括管系、通風管路還有電纜等等,我們形容這些管路就像人的血管一樣,我們完成和掌握了協同設計關鍵技術,實現了多方基于一個平臺的設計,從而保證了生產設計的進度和質量。
陳虹告訴記者,通過三維模型到現場,替代傳統的紙質圖紙,解決了現場難以識別,難以協調安裝次序的痛點,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現場施工的效率。這是中國船舶集團江南造船5G智能制造的創新實驗室,目前,這里已研制出船舶行業最先進的吊馬智能制造單元,實現了吊馬主體作業無人化生產。
中國船舶集團江南造船生產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于洋:實現了整個吊馬制作主流程的無人化,這樣把人工省下來了,效率提升上來了,整個的建造周期和建造時間就大大地縮短了。
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了三大主流船型的自主設計技術,形成了一批標準化、系列化的品牌船型。今年上半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在四成以上,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算繼續保持世界第一的好成績。
來源:央視網
- [責任編輯:zhaozihao]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