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2021年初始,工信部對鋼鐵產業提出“提質增效 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其中在產量控制方面的具體目標是——2021年全年粗鋼產量保持“不增”態勢。
工信部做出這一決定,主要從以下原因來考慮:
1.鋼鐵產業是碳排放大戶,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在“碳達峰 碳中和”雙碳目標背景下,鋼鐵產業“碳減排”任務首當其沖。特別是在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10.65億噸,較上年產量增長7%,全球占比超55%的大背景下。
2.2020年下半年鐵礦石價格非理性上漲——上半年鐵礦石進口量為5.47億噸,進口金額為493億美元;下半年進口量為6.23億噸,進口金額為697億美元;較上半年分別增長14%和41%。鐵礦石價格的非理性上漲令建筑業和制造業面臨較高的成本壓力,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而粗鋼產量的高位溫和運行,有利于鐵礦石價格逐漸回歸理性。
3.能夠促使鋼鐵生產企業調整產品結構,由碳鋼占比過高轉向優特鋼占比適度增加,以提升鋼材產品的附加值。2020年中國重點優特鋼企業粗鋼產量約為1.47億噸,同比增幅為4.12%,粗鋼產量占比為13.8%。
4.促使鋼鐵企業的生產流程優化,長流程與短流程相結合;并適度向短流程的電爐生產轉移。2020年中國電爐鋼出港產量占比略高于10%,遠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
但2021年上半年,鋼鐵產業呈現“量價齊升”的運行態勢。1-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4.73億噸,同比增13.9%。其中蘇魯晉鄂四省較去年同期產量的增量都超過400萬噸;這給碳減排造成相當壓力。價格也呈現明顯上漲態勢:5月底鐵礦石,螺紋鋼,熱卷的價格較去年年底都有超20%的漲幅,對建筑業和制造業造成較大的成本壓力。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發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門開始推行“粗鋼產量壓減”工作,整體工作力度較大。前5個月月均產量為9460萬噸,要完成“產量全年不增”的任務,6-12月月均產量需調整為8460萬噸,向下調整的幅度較大。正因為如此,不銹鋼業界也在熱議,“粗鋼產量壓減”工作是否會大面積涉及不銹鋼企業,是否會對今年的不銹鋼產量產生大的影響。根據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認為影響并不會太大。
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因素決定:
1.不銹鋼核心上游的鎳鉻資源全球分布較為廣泛,且鎳鉻資源出口大國多與中國保持著密切友好的政經關系。上游資源自主可控性較普碳鋼方面要強,且上游并不“濫用”資源優勢而“漫天要價”。
2.根據我們的調研統計,中國1-5月不銹粗鋼產量約為1414萬噸,約占全國粗鋼產量的3%。整體占比較低,產量的增減對“粗鋼產量壓減”工作的大局影響不大。同時,不銹鋼屬于特鋼范疇,大都屬于“十四五”規劃支持的高品質特殊鋼材類別。不過部分未按標準生產的200系不銹鋼產品并不為國家的產業政策支持鼓勵,這是業界需要思考的問題。
3.根據我們的預計,2021年中國不銹粗鋼產量或將達到3400萬噸;預計較2020年不銹粗鋼產量增約350萬噸。如果比照普碳鋼方面“產量不增”的要求,那么2021年6-12月不銹粗鋼月產量要控制230萬噸以下,其預期的產能利用率在67%以下;一旦實行,會對不銹鋼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的影響。
4.不銹鋼生產企業大都采用需要用電弧爐生產不銹鋼,國家比較支持電爐鋼的生產。
5.此次“粗鋼產量壓減”工作主要以省為單位展開;普碳鋼方面,重點關注蘇魯晉鄂四省的產量壓減。不銹鋼方面,產量大省則是蘇魯晉,閩粵桂等六省。
山西省的不銹鋼生產企業主要是太原鋼鐵,山東省的不銹鋼生產企業則主要包括:泰山鋼鐵,盛陽金屬及臨沂鋼投。其中太原鋼鐵及泰山鋼鐵都有碳鋼和不銹鋼,且都以不銹鋼為最核心的業務。如果需要減量,可以通過適度減少碳鋼產量來實現。盛陽集團的不銹鋼產業并不占據核心地位,如需要減量,可能實行”相機抉擇”的策略。
江蘇省的三大不銹鋼企業:江蘇德龍,張家港浦項,華樂合金;除華樂合金外,都是以電爐鋼為主的短流程不銹鋼生產企業。政府不會刻意限制以上三家的產量。
湖北省僅有大冶特鋼等企業生產少量不銹鋼。
廣東省不銹鋼企業主要有兩家:鞍鋼聯眾及廣青科技,都以電爐鋼為主。且產品結構以300系,400系為主,200系的占比不高。“粗鋼產量壓減”壓力并不大。
廣西(自治區)不銹粗鋼產量中,200系占比較高,并不是國家產業政策特別鼓勵支持的大類鋼種。這部分產能產量需要特別注意,可能成為“粗鋼產量壓減”的工作的主要對象。
福建省的不銹鋼生產企業主要包括:寶鋼德盛和福建青拓。福建省鋼鐵產業的基本特點是“兩低”——粗鋼產量全國占比較低,粗鋼中的碳鋼產量占比相對較低。可見,不銹鋼產品已成為福建鋼鐵產業的核心產品。基于此,福建省“粗鋼產量壓減”工作壓力并不大,其基本策略是:會壓減碳鋼產量,不銹鋼方面則繼續保持支持態勢,常態生產狀態。
綜上,我們認為“粗鋼產量壓減”工作會對不銹鋼的產量產生影響,200系不銹粗鋼的產量會有所縮減,但整體不銹粗鋼產量不會受大的影響。
內容來源: RCEP鋼鐵產業鏈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kangmingfei]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