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日前,江蘇省人民政府網站公開發布《全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推進工作方案》(下簡稱《方案》),畫出該省鋼鐵產業轉型方向。
《方案》明確,要加快實施環太湖、沿江、沿運河等環境敏感區域的落后產能退出和搬遷工作,“原則上,所有搬遷轉移、產能并購項目,只允許在沿海地區實施”。
具體而言,距太湖直線距離10公里以內的所有冶煉產能,必須在2020年之前全部退出、搬遷。20公里以內的視規模而定,原則上也只能搬遷。
沿海的鋼鐵企業及產能,也將大為壓縮,進行“減量調整”,同步推動做精做優、戰略轉移。
從環太湖退出、從沿江搬遷轉移的鋼鐵產能,新目的地為沿海三市的重點港口——南通通州灣、鹽城濱海新區和連云港板橋工業園。江蘇沿海三市南通、鹽城、連云港,各占其一。
《方案》明確,到2025年,江蘇沿江、沿海鋼鐵冶煉的產能比例,將由現在的7:3調整為5:5。
轉移到沿海,同時對鋼企的安全、環保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更嚴了。《方案》提出,加快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確保全行業污染物排放和能耗總量穩步下降。
江蘇還提出,江蘇今后將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到2020年,力爭全省鋼鐵企業數量由現在的45家減至20家左右,行業排名前5家企業粗鋼產能占全省70%。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江蘇粗鋼產量為1億噸左右,在全國僅次于河北省。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本次《方案》發布之前,江蘇鋼鐵產業布局調整已在進行中。
比如2018年12月,寶鋼2000萬噸級精品鋼項目落戶鹽城濱海港。寶鋼旗下梅山鋼鐵將用十年時間退出南京,進軍黃海之濱。梅鋼“盤踞”南京已半個世紀,坐落于南京西南腹地。梅鋼遷至鹽城被認為是“雙贏”,南京打開了空間,鹽城收獲了重大項目加持,堪稱本輪江蘇鋼鐵產能調整的“樣板間”。
2018年7月底,江蘇本土鋼鐵巨頭,常州中天鋼鐵宣布進軍南通通州灣,并將在通州灣建設精品鋼示范基地。
《方案》要求,各地樹立“全省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對于準備遷往沿海的鋼鐵產能,遷出地政府不得過多干預和阻礙。由于鋼鐵產能轉移往往跨市域進行,力求遷出地和遷入地之間合作共贏,避免“內斗”。
澎湃新聞注意到,《方案》還重點提出整合徐州地區的分散冶煉產能,目標到2020年徐州地區冶煉產能比2017年下降30%以上,并整合形成兩家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作為工業重鎮,徐州規模小、能耗排放大的低端產能相對較多。2016年,因徐州新沂“地條鋼”事件,包括一名副省長在內的江蘇超百位官員被國務院嚴肅問責。
(來源:澎湃新聞)
- [責任編輯:gaoyid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