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近日,從陜鋼集團2019年2月份生產技術指標報表中獲悉,漢鋼公司軋鋼廠2#棒線綜合成材率為101.52%,在陜鋼集團9條軋線中排名第一,創2#棒線投產以來月成材率最佳紀錄。
落實指令提指標
2019年1月11日,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武軍強在漢鋼公司二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暨2019年工作會上提出,“軋鋼廠棒線成材率要確保達到100.6%以上,力爭達到101.00%。”對此,軋鋼廠棒線車間不斷自我加壓,找齊短板,分類施策。著力在切損上下功夫,針對各規格特點制定切損要求,每天對1#、2#飛剪及冷剪切損長度進行測量,及時調整飛剪參數,同時稱重統計每天切損重量,分析原因,通過各班組的不懈努力,2月份切損率較元月份降低0.28%。
緊抓負差“牛鼻子”
棒線負差值提升是提高成材率的有效途徑。為此,車間緊抓負差這一“牛鼻子”,通過組織開展負差值攻關活動、對關鍵崗位進行獎優罰差、每天通報負差值完成情況等舉措,在車間內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全月負差絕對值較元月份提高0.12%。
線差控制一石“三”鳥
2#棒線承擔著小規格切分軋制的全部重任,操作難度大,實際成材率低,負差難控制,線差差異大。針對以上問題,車間不等不靠,主動出擊,派專人在冷床上監護切分軋制線差控制,隨時調整,力求達到倍尺“四根”或“三根”鋼一樣長,努力做到“0”誤差。隨著車間要求的提高,調整工工作標準大幅提高,線差控制現已基本實現“0”誤差。
“在切分軋制中,只有把線差控制好了,成材率、負差值、定尺率才能全部提升,這種一石‘三’鳥的效果,我們必須認真抓好。”車間技術員小王擲地有聲地說。
中廢降低功不可沒
“中廢降低,我們安全才能有保證,軋線才能順行,成材率才能提高。”棒線車間負責人說道。
生產過程中,棒線車間始終秉承“停機就是事故”的理念,想方設法降低軋制中廢,全力推進標準化作業、標準化料型、安全標準化等,把中廢對軋線的影響降到最低,進一步提高成材率,全月中廢較元月份減少8%,對成材率的提高可謂是“功不可沒”。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2月份軋鋼廠2#棒線成材率為101.52%,進入全國先進水平行列。
(轉自中國冶金報)
- [責任編輯:王可]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