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產力度弱化 焦企利潤快速壓縮
山西、陜西焦化調研:
A調研背景
環保經歷了“走強—高峰—緩解”的過程。十九大報告要求:“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各項重磅會議給出的信號明確反映了國家對環境整治的重視程度。焦化作為黑色產業鏈中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在去產能進度落后于鋼鐵、煤炭的背景下,其成為環保治理的重要對象。2018年6月末“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對焦化限產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提高重點區域過剩產能淘汰標準;重點區域加大獨立焦化企業的淘汰力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以鋼定焦”,力爭2020年煉焦產能與鋼鐵產能比達到0.4左右,三年計劃將環保推向高峰。2018年三季度,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國家層面進入維穩階段,限產高潮過后焦化限產力度衰減,產能優化(淘汰置換)的聲音也有所弱化,需要對焦化的環保限產和產能優化進行重新解構。
此外,下游成材現貨自11月初以來大幅下挫,對焦化市場形成沖擊,雖然焦化庫存依然偏低,但截至目前,價格已經進入第四輪調降。焦企對于本次下游壓價的“抵制”力度和后續將采取的措施值得關注。
B調研結論
供應:差異性不足以改變產出格局
限產環節主要表現為局部和整體、國企和民企以及貿易結構的差異。
其一,按區域分,環保取消“一刀切”后,整體限產力度確實下降,但局部存在差異:太原和韓城的限產力度相對較弱,幅度在10%—20%;臨汾的執行力度較強,這跟當地地形導致污染更為嚴重有關,加之監控和懲處措施嚴格,限產幅度在30%,污染預警可能會加強。
其二,按企業性質分,大中型國企對政策的執行力度明顯更強,而民企會平衡利潤和政策風險,在限產力度下降后,開工負荷幾乎都維持在高位。
其三,按貿易結構分,下游直接鋼廠的焦企,開工負荷受高爐的影響更大,在鋼廠需求穩定的時候,也傾向于提升開工負荷以保證供應,而在鋼廠需求大幅下滑的時候,會考慮主動限產;以貿易商作為中間環節的中小型焦企的調節相對靈活,開工負荷主要取決于貿易商的補庫節奏,其受利潤驅動的邏輯明顯。
我們走訪的焦企,多有供暖任務。今年天然氣緊缺程度弱于去年,這可能與環保弱化后,煤炭供應增加,部分天然氣需求被削減有關。供暖任務較重的焦企,限產力度在10%—20%,一定程度上規避了限產要求。短期來看,供暖對焦企開工的影響不大。
分析供應端,也要看產能優化和淘汰的進度。
產能置換比例逐年遞減政策出臺,部分大型焦企開始置換落后產能,但進度較為緩慢,目前處于廠房建設階段,后續需要1—2年的周期。不過,個別龍頭焦企已經部分完成置換工作。
小型焦企對淘汰產能的態度相對消極,認為環保投入過大,且行業后期發展不明朗,更多考慮的是以出售產能或者被兼并重組的方式退出。
配套化產產能的焦企或定位化產企業的焦企,將延緩產能淘汰進度。由于化產投資數額較大,配套資金在5億~10億元,且周期較長,政府在淘汰產能時會酌情考慮延緩。
環保配套達標焦企的產能淘汰期限延長至5年,不達標焦企的緩沖期限為兩年。從實際調研情況看,經濟下行壓力下,對焦化行業依賴度較高的地方政府勢必綜合考慮、平衡環保和民生,放緩產能優化和淘汰進度。長周期看,隨著經濟的逐步企穩,焦化行業的整頓依然不可避免,且行業集中度提升將增加焦企話語權,焦炭價格重心回落后有望重新上行。
目前,全國范圍內,落后產能占比較大,獨立焦企中,4.3米及以下產能為1.9億噸,占比32.3%;潛在重點淘汰產能為0.71億噸,占比12%。就山西地區而言,獨立焦企中,4.3米及以下產能接近7200萬噸,占省內產能的60%;潛在重點淘汰產能為3100萬噸,占省內產能的22%。潛在重點淘汰產能為獨立焦企中同時滿足4.3米及以下、產能在100萬噸及以下,且為濕熄工藝的焦爐產能。綜合來看,產能優化進度放緩,若后期加速行業整合,則供需錯配情形出現的概率加大。
干熄焦采用氮氣熄焦,理論水含量為零,但一般會用一定的水去吸附,比例為1%—3%。濕熄焦采用水熄焦,含水量超過8%。中間的扣重是產生價差的關鍵原因,干濕價差一般在150~200元/噸。
需求:終端走弱尚未傳導至焦炭端
焦企普遍反映,目前需求良好,訂單沒有明顯下滑。大中型企業對未來的預期相對樂觀,認為在當前的利潤水平和高爐開工負荷下需求并無大礙,小型焦企則更加謹慎,即使眼下出現催貨現象,其也已經做好應對需求下滑的的準備了。
事實上,現階段,終端需求環比處于下滑通道,這是季節性規律引起的。不過,同比仍然處于相對高位。成材產量居高不下,高爐產能利用率高出同期水平5個百分點。結合訂單情況,焦炭需求尚未明顯走弱,它與終端需求的變化存在時滯。
庫存:整體水平不高增強冬儲預期
焦企的產品庫存處于低位,大型焦企對低庫存的持續性具有信心,他們認為基本面良好,而小型焦企認為在成材價格持續下跌打壓焦價后,焦炭庫存會迅速累積。
焦企庫存低位常態化,主要原因是:占比較大的小型焦企傾向于“零庫存、零賬款、零糾紛”的經營思路,其與貿易商達成長期合作關系,相當于將貿易商作為焦企和鋼廠的中間托盤。同時,庫存也向港口和下游鋼廠轉移。需要綜合考慮焦炭上下游庫存結構對價格的影響。
此外,據焦企反饋,鋼廠庫存處于中性水平,且部分地區鋼廠焦炭庫存出現下滑跡象。結合天氣、運輸等因素,可以預計,鋼廠對焦炭的冬儲勢在必行。
利潤:中小企業已經處于盈虧邊緣
焦炭現貨價格下調已到第四輪,累計下跌450元/噸,中小型焦企利潤明顯收縮。調研中,中小企業反映,他們已經處于盈虧邊緣。不過,大型焦企仍保有一定利潤,在200~300元/噸。
煤焦油、粗苯和甲醇等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加速了焦化利潤的收縮。而在焦化利潤收縮的過程中,成本端的韌性導致焦企向下游擠壓利潤的空間有限。若利潤繼續收縮,根據歷史經驗,焦企就會主動限產。最快跌至成本位置的可能是內蒙古地區,后續需關注其開工動態。從歷史經驗看,焦企開工負荷對焦化利潤的反饋較為靈敏,焦企利潤降至盈虧平衡點后,部分企業就會以主動收縮供應的方式來應對。
原料:當前煤礦以安全生產為主
近期,焦煤價格相對堅挺,主要原因有:第一,煤礦生產任務完成,以安全生產為主;第二,冬儲預期下,市場普遍擔憂“公轉鐵”會影響冬季的正常運輸,進而加劇貨源緊張問題。
焦炭價格快速下跌,生產利潤大幅收縮,焦煤價格卻依然堅挺,焦企補庫動力減弱,或延后冬儲。
整體來說,經濟下行壓力導致環保限產力度弱化,對焦價形成壓制,但在利潤快速壓縮后,低庫存和冬儲預期再度引發焦企的挺價意愿。同時,作為黑色產業龍頭的成材,近期價格企穩反彈,高爐產能利用率處于高位支撐焦炭需求,焦炭價格短期具備一定的反彈基礎。結合爐料看,焦煤供應收縮和運輸隱憂刺激現貨市場偏強運行,但焦炭價格快速下跌后,焦企補庫或延后,疊加焦煤1907合約交割品質提升,1905合約有低品質倉單拋貨的壓力。綜上所述,焦化利潤存在修復需求,建議適當參與焦炭1905合約的反彈行情,同時做空焦煤1905合約作為對沖。
- [責任編輯:liuzhengro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