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美國、歐洲、日本訴我國稀土出口限額一案,7月23日,WTO召開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會議上,正式設立專家組,對中國稀土、鎢、鉬三種原材料出口限制一事進行調查。作為被訴方的中國將不能再次反對。不過,我國今年以來密集出臺的稀土生產、貿易環節管理的相關政策,有助于減輕國際壓力。專家建議,我國在談判桌上應該用生產環節以及反制措施來分散稀土貿易方面的職責;從長期來看,應逐步完善稀土在生產、開采、貿易等環節的政策,以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
今年3月13號,美國、歐盟、日本正式向世貿組織提出訴訟,認為中國對稀土、鎢、鉬三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則。那么在這之后,關于中國稀土出口的貿易爭端一直在世貿組織的規則內一步一步地發展推進。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規則,提起訴訟之后,起訴方和被訴方有60天的時間進行磋商,四方在4月25號和26號在日內瓦舉行了磋商,但是沒有在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上取得進展。于是,6月27號,美歐日正式要求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設立專家組,調查中國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7月10號,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召開特別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拒絕了三方要求設立專家組的請求。在兩周之后,也就是23號,爭端解決機制再次召開會議,這次會議上中方不再有權力進行反對,專家組就正式設立。
由于在本月10號世貿組織已經就這一問題召開過一次會議,因此在23號當天的會議上,起訴和被訴雙方基本是再次重申了各自的立場和態度。中方代表在發言中表示,自美國、歐盟和日本就中國稀土出口問題訴諸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同有關各方進行了坦誠的磋商,對相關問題做了積極回應,中方對美歐日再次提起設立專家組的請求表示遺憾。中方認為,中國對稀土等原材料的政策是出于保護自然資源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考慮,中國無意通過損害國際貿易的方式來保護國內產業。
而美歐日代表則認為,中國對稀土等原材料的出口政策違反了世貿組織的規則和中國入世議定書中的相關義務,目的在于保護國內產業,影響了國際市場的正常競爭。
從今年3月提起訴訟到7月設立專家組,這還只是案件的初期階段。那么專家組的正式設立就標志這場稀土之爭進入了關鍵的仲裁階段。按照中國政府的相關統計顯示,中國的稀土儲量占世界總量的23%,而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卻達到了世界出口總量的90%,過度的開采對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而美歐日認為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違反世貿規則,其主要目的還在于通過稀土這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對中國經濟貿易進行壓制。
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專家組一般由三名不同國籍的專家組成,任命通常需要在45天的時間內完成。專家組組建完成后,還需要至少半年時間才能提交最終調查報告。之后爭端解決機制還需要進行審議,如果中方對報告提起上訴,那么這一案件的審理可能需要持續一年多的時間,這對中國來說又將是一次比較漫長的等待和裁決。中方在23號的會議上已經表示,將在世貿規則下與有關起訴方共同努力解決爭端。(來源:國際在線)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