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后,愈發嚴格的環保政策讓鈦白粉行業真正感受到嚴寒,部分廠家更是因“煤改氣”后天然氣供應緊張而被迫限產,可謂雪上加霜。近三個月來限產停產的消息取代了原先“漲價函”,成了行業內頻繁出現的新聞。據不完全統計,三個月內因“限產停產”的影響,產量約減少4.8萬噸。
2017年四季度后環保限產不斷,環保政策衍生的“煤改氣”,也因華北突然高漲的需求而造成“氣緊”,導致不同地區不同程度的被迫限產。甚至有地區氣價飛漲,一“氣”難求,導致煅燒工序無法進行。
據了解,除鈦白粉生產企業外,上溯至原料鈦礦、硫酸,下游至涂料、塑料、造紙行業,都有不同程度限產甚至關停。而且不止生產企業,連物流公司,也因環保“限排”政策有不同程度限運,重點在河北、山西、安徽等大氣污染較嚴重地區。
回到鈦白粉企業。大到60萬噸年產能的行業龍頭龍蟒佰利聯,小到2萬噸年產能的廠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環保政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此可以看出:環保政策收緊已成常態化。
對比限產、停產,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環保稅法》,反而相形見絀了,業內人士表示對其成本影響有限。不過環保納入稅法也表現出國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也從此實際行動反映出環保政策只會逐漸收緊,不會放松。
2018年環保政策收緊常態化已是必然趨勢,鈦白粉企業也只有加大廢料廢氣處理,才能“平安”度過這個行業整合期。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Wang Linyan]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