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國內稀土產業又出現政策變動。日前,在國土部牽頭召開的“九省(區)20市(州)稀土開發監管聯動聯席會議”上傳聞消息,國土部、工信部、商務部等多個主管部門正在擬定針對稀土采礦權的新的“準入條件規定”。
目前討論稿已擬定完畢,將于近期以文件形式下發執行。上述新標準的討論稿中,將對企業規模、采礦權設置、采礦權申請人、采礦權人資金實力、退出機制以及安全、環保、土地等方面有嚴格限制條件,適用于稀土采礦權新立、轉讓、變更擴大礦區范圍等行為,以及申請獲得稀土采礦權、企業兼并重組等。
其中,討論稿特別明確了“采礦權申請人資格”,應當是具有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經歷,在資源所在地設有獨立企業法人,具備稀土開采、冶煉分離或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0億元以上(其中深加工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
這意味著除了生產和加工以外,作為稀土產業鏈源頭的礦山開采環節開始逐步向大企業傾斜,一批不合規的中小礦山和開采加工企業將被淘汰。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稀土永磁概念板塊中,截止2011年年報期時,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18家,而如果按照能夠申請采礦權的生產企業計算的話,五礦發展、中國鋁業、江西銅業、廈門鎢業、包鋼稀土、中色股份等公司2011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列前6,廣晟有色也以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22.22億元避過了此次被抬高的門檻。
有行業內分析師表示:對于監管部門聯合出臺的政策來看,我國幾家大型的稀土開采、冶煉分離上市企業都沒有被這條門檻卡住,進而可以想像得到,我國稀土央企與地方對于稀土資源的博弈將繼續進行。
國土部副部長汪民表示,“全國稀土采礦權將減少到65個,稀土礦山多、小、散、亂等局面將有所改觀。”據悉,目前四川18個采礦權已經整合為7個,贛州88個稀土采礦權今年年底前將整合為44個,包鋼集團則整合了區內全部稀土礦業權和稀土采選、冶煉企業。如果嚴格按照這一準入門檻來執行,預計今后國內將出現一批稀土行業兼并重組。
自2011年《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簡稱《若干意見》)中提到,“用1-2年時間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但隨著各地方為維護原有資源優勢,紛紛加速了組建地區、省級的稀土整合平臺。
在地方整合平臺聲勢日隆、整合格局既定的形勢下,作為央企的五礦、中鋁、中色不得不轉向廣西、湖南、江蘇等地發展,原先南方“三甲爭霸賽”面臨著無法進行下去的尷尬,南方稀土曾經頗為“混亂”的局面有望以地方牽頭整合資源順利的進行。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