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礦資源的稀缺性、冶煉和初級加工產能過剩以及深度加工領域較高的技術門檻,決定了鎢產業鏈的利潤集中流向產業鏈的前端和末端,采礦企業和深加工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在行業中占據有利地位。
上游企業的資源優勢將逐步強化。第一,全球鎢礦供應體現出資源分布集中和資源控制權集中的特點。中國鎢儲量達到190萬噸,基礎儲量420萬噸,儲量占比超過60%,儲量最多的前五個國家總儲量占比高達86%;我國儲量在20萬噸級以上的鎢礦,其控制下的資源儲量合計接近200萬噸,占全國總儲量的比例接近48%。
資源分布和控制權高度集中也決定了鎢精礦的供給提升缺乏彈性。第二,資源保護政策加力,鎢礦資源供給有望收縮。由于鎢礦資源的保護體系不夠完善,我國每年鎢精礦超采比例均超過40%,政策加力對鎢的供給將會帶來較大沖擊。若推出鎢增值稅專用發票,將使超采得到有效控制,壓縮鎢礦資源的實際供給。
下游高端硬質合金工具市場空間廣闊。這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油氣開采活躍。雖然受到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全球整體投資規模有所下降,但礦產、能源勘探和開采方面的投資仍然保持較快增速,相應的采礦和勘探機械的產量不斷增加;油氣資源日益匱乏,近年來各國海上油氣開采和頁巖氣開采活動頻繁。第二,高端硬質合金工具進口替代空間較大。在歐美發達國家,硬質合金刀具已占刀具的主導地位,比重達70%,而在我國比重不足25%,且國內消費的硬質合金刀具85%依賴進口。目前國內硬質合金刀具的市場規模約160億元,全球市場規模約84億美元。
投資建議。隨著我國鎢資源儲備體系和保護政策的完善,全球鎢資源供給將進入收縮通道,鎢價長期看有望穩步上行,具有資源優勢的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也將隨著逐步提升。另一方面,越發充裕的現金流也將使得具有全產業鏈優勢和一定技術儲備的龍頭企業可以將更多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中,推動國內高端硬質合金制造技術水平快速提高,占據國內進口替代的巨大市場空間,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來源:中鎢在線)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