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環境保護在中國一向很弱勢,社會意識弱、民眾參與弱、政府管理弱、執法力度弱,雖然中國成立了環境保護部,但在很多時候,環境保護工作連軟約束都算不上。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民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在增加。
日前在四川什邡市發生的因鉬銅合金冶煉廠項目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典型地反映了在中國發生的變化。由于當地居民與警方發生暴力沖突后抗議活動進一步擴大,什邡市政府承諾取消一座金屬冶煉廠的建設計劃。什邡市政府7月3日表示,由于項目遭到許多市民的反對,項目將被取消,“什邡今后不再建設這個項目”。
由于民眾的抗議而取消一個投資高達數十億元建的投資項目,這在中國還十分罕見。在我們看來,此事在中國頗有代表意義。如果什邡市信守承諾,這將是國內極罕見的地方政府因民眾反對而撤銷項目的案例。
什邡位于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的四川省,此事說明,民眾對環保問題和健康問題的深層擔憂,已經從富裕的沿海地區擴散至欠發達的中小內陸城市。這意味著,在當下的中國,環境保護問題很可能成為群眾自發參與的公眾行動。
我們過去曾分析,中國很有可能出現“消費者運動”,因為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已高度重視。現在看來,中國完全有可能出現“環境保護運動”。為什么這兩種“運動”比較容易出現?一是因為它事涉百姓的基本生計和生命安全,民眾有參與的動力;二是因為它事涉民生,而不是政治運動,因而容易被政府接納。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當工業化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運動”往往會應運而生。現在,中國也到了這個時候了。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