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虛構一個產品價格,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募投項目的盈利能力測算,大大拔高預期盈利。這樣的做法,能否獲得發審委的核準,從而上市募集資金?錦州新華龍鉬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龍鉬業)于5月4日上會,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公司在招股書中大玩“虛擬數字游戲”,對細分領域的產品價格描述與實際市場價格相差甚遠,公司能否過會,將考驗發審委的專業判斷能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業界爭論的焦點集中在“鉬精礦”的價格上,新華龍鉬業在招股書的募投項目盈利能力測算中,所依據的鉬精礦(45%)價格為13.93萬元/噸。但相當長的時間以來,鉬精礦的價格都基本穩定在9萬元/噸附近,新華龍鉬業在招股書中將預測價格大大拔高,超過市場價格約55%,這也使得整個招股書從描述到預測都極其不客觀。
鉬精礦價格:睜眼說瞎話?
鉬精礦的市場價格究竟在一個怎樣的價格區間?
從“中國金屬新聞網”公布的最新2012年5月3日鉬精礦價格上,可以看到,鉬精礦全國各個產地的價格都略有差異,如欒川的鉬精礦(40—45%)的價格為最低1790元/噸度,最高1820元/噸度;河北的鉬精礦(45—47%)價格為最低1800元/噸度,最高1830元/噸度。
“噸度”指的是1噸物質所含的純度,是有色金屬領域的專業概念。從上述公布的最新鉬精礦價格來計算,45%含量的鉬精礦,如果以1830元/噸度計算,則一噸的價格在1830*45=82350元。而即使以更高的價格2000元/噸度計算,價格則在9萬元/噸。
有國內從事鉬精礦貿易的人士告訴記者,自從2010年以來的2年多時間里,鉬精礦的主流成交價格就持續下滑,并在低位徘徊。以人民幣計價,鉬精礦(45%Mo38%)的價格在2000元/噸度的中軸線上下徘徊,而價格低迷的原因則在于宏觀經濟形勢不明朗,下游房地產調控進一步加大力度,汽車產業增長趨緩。
因此,鉬精礦(45%)的市場價格在9萬元/噸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客觀公正的交易數據。
那么,新華龍鉬業在招股書中給出的13.93萬元/噸又是從何而來呢?
虛擬數字背后的目的
由于13.93萬元/噸的價格較目前市場價格高出近55%,同時,如果依據13.93萬元/噸的價格進行計算,新華龍鉬業的募投項目盈利能力預測也相應被大大拔高,因此不得不引起投資者的重視。
新華龍鉬業在招股書中給出的方法是“選擇2006年6月-2010年12月的每周鉬精礦市場價格的算術平均價13.93萬元/噸作為募投項目的價格預測標準”。
這一看似公允的“每周算術平均價”,似乎從字面上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其得出的價格為何又較近2年的市場價格高出55%?
記者從鉬精礦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這一“每周算術平均價”的玄妙之處恰恰在于所選取的時間周期2006年6月到2010年12月。在這個周期內,恰好是鉬精礦價格波動的強周期,事實上在這個周期內,鉬精礦(45%)的價格最高甚至達到過27.9萬元/噸,所以用這個周期的價格來“算術平均”,當然可以得到一個較高的數值。
但是,鉬精礦市場的實際情形則是在2008年以后開始回歸理性,即使是2009年8月的價格高點,也只不過是12.26萬元/噸。此后,由于歐美經濟的惡化和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包括鉬在內的有色金屬價格保持相對穩定,鉬精礦(45%)價格就維持在9萬元/噸附近已有2年多的時間。
新華龍鉬業招股書描述的不客觀,正在于特意選取了高價格周期,而卻規避了2010年后的價格穩定期。
考驗發審委判斷力
新華龍鉬業在拔高鉬精礦價格后,其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鉬銅礦選礦廠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的實際盈利能力則面臨疑問。新華龍鉬業給出的盈利預測是“項目全部達產后,公司每年新增銷售收入約4.63億元,新增凈利潤6722.73萬元。”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照9萬元/噸的實際市場價格計算,該項目則可謂幾無投資價值。如果是這樣的話,新華龍鉬業是否具備回報投資者的能力?其上市募資是否具有依據?從新華龍鉬業在招股書中特意選取的鉬精礦價格計算周期來看,其玩弄數字游戲“虛擬”募投項目盈利的目的也相當明顯,很難用“無心之失”來解釋。一份刻意進行不客觀描述的招股書能否獲得發審委通過,已使得新華龍鉬業成為業界觀察發審委專業判斷能力的窗口。(來源:投資者報)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