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下發特急文件,就我國日益嚴重的煤電產能過剩問題給出了積極的政策指引,用以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合理化其煤電建設速度。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一直關注國內燃煤發電廠過度建設問題,對中國的煤電產能過剩現象、原因、范圍都有較為深入的分析,綠色和平對媒體報道中所提到的文件內容分析如下:
1、報道指出,按照5500小時的火電盈虧平衡點來測算,目前過剩程度已達到20%。
綠色和平根據公開數據統計,實際上,根據全球燃煤電廠追蹤系統截止到2016年3月的數據,目前中國已在運行、在建和待建的煤電裝機量為4.6億千瓦,按照5500小時的火電盈虧平衡點測算,過剩程度實際已達到40%,是相關政府部門對現有煤電裝機過剩程度估計的兩倍。
2、報道指出,“據國家能源局的測算,‘十三五’期間電力需求約7萬億千瓦時,其中留給煤電的增長空間再高也不超過1.9億千瓦。”
實際上,根據全球研究者網絡組織CoalSwarm的統計數據,目前在建與待建的火電裝機量已達到4.6億千瓦。
此外,華北電力大學與綠色和平于2015年11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十三五”合理的裝機容量介于9.1億千瓦至9.6億千瓦之間,以此推算相應的增長空間僅有0.3億千瓦至0.8億千瓦,遠小于國家能源局的測算即1.9億千瓦。因此,只有采取更嚴格及有效的措施對在建和待建煤電項目進行疏導,才有可能遏制已存在的煤電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加劇。
3、報道中提到,暫緩核準項目的有13個省份,緩建項目的有15個省份。
根據綠色和平的統計,前述13及15個省份中,包含自用電和特高壓外送電在內,其在建及待建規模分別達到了1.1億千瓦及1.6億千瓦。而在這些省份之外沒有提及的省份,即使在這份文件約束下,仍有3億千瓦裝機的煤電項目會投入建設,另有1.7億千瓦在緩建后仍會被審批。
因此,綠色和平認為,上述省份之外的其他電力過剩大省的煤電新建待建情況也應給予重視。在全國煤電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當下,區分自用電和外送電會削弱這份文件對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效力和實際意義,否則在上述在建待建煤電廠全部建成投產后,區域性電網和全國電力系統仍將會面臨難以挽回的損失。
4、中國能源主管部門現已意識到我國煤電的產能過剩及能源基地的過度建設問題,并付諸積極行動應對,綠色和平對此表示歡迎和關注。然而,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取決于設定界限是否合理,而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則取決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監管,此外,建立起有效的煤電裝機預警機制能夠防患于未然。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