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今年兩會,供給側結構改革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首要任務包括化解過剩產能。面對經濟新常態和去產能的雙重壓力,煤炭行業脫困的方向在哪,煤炭企業應有何作為?這是今年兩會上部分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隨著國務院煤炭行業去產能規劃的下發,各地密集發布去產能方案。據公開資料梳理,山西等6省份煤炭行業去產能目標總量已經高達3.3億噸,占到全國規劃的66%。
外界普遍預計,各省區市去產能總量將超出中央規劃。與此同時,兩會期間很多代表、委員表示,煤炭企業要做好打長期艱苦戰役的準備,堅定信心和方向,保持韌勁和毅力,“即使出現煤價階段性上揚,也不能再走‘增產-賣原煤-去產能’的老路”。
產能無序擴張導致虧損
目前山西正在按照國家的部署,抓緊制定化解煤炭、鋼鐵過剩產能的方案細則。通過淘汰一批、重組一批、退出一批、核減一批、延緩一批來化解過剩產能。在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卜昌森看來,過去10年是煤炭的黃金發展期,行業發展不夠理智,重規模、輕質量。
據統計,2015年山西煤炭行業庫存達5067萬噸,比年初增長44.6%,是2011年底的4倍。全省煤炭企業全年虧損94.25億元,同比增虧減利108.29億元。
與此同時,近年來,在市場拉動、地方政府的推動下,一些煤炭企業未經審批建設了一大批大型煤礦,一些煤礦規避政府審批,批小建大,或在建設設計中不顧資源約束違規設計,盲目擴大生產能力,煤礦投產后超設計能力生產的問題突出。
中國國際期貨分析師凌曉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產能從兩個角度出發,一個是生產端,一個是消費端。生產端主要的辦法是忍痛淘汰落后產能,生產技術、設備可以不斷提升,但不再新建新投。消費端的方法是增加對煤炭的需求,但這有悖于我國環境保護的大方向。除此之外,我們希望的是技術革新,能使煤炭成為一種清潔能源加以利用。這個是很長遠的目標。更重要的不是政府的調控,而是讓市場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作用。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是否可以通過期貨套期保值的功能加快去產能的節奏?凌曉輝表示,期貨套保并不能直接起到去產能的作用。套保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平滑盈虧曲線。讓企業生產、經營煤炭更加理性穩當,這間接對煤炭控制產能起到一點作用。金融最主要的功能是資源分配,讓更少的資本流入煤炭投產企業,或者以資產證券發行方式讓不良的煤炭資產風險分攤,從而實現淘汰落后產能企業,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煤轉電”實現清潔利用
兩會期間也有人大代表提出,煤炭企業要脫困,就要在“煤炭+”上尋找新經濟增長極,其中一條是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延伸產業鏈條。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大同煤礦集團董事長張有喜深表認同,集團的脫困思路是產業瞄準升級版、產品突出高端化,煤與非煤并舉,高效開采與清潔利用同步。
張有喜表示,煤炭去產能,去掉的是落后產能,安全高效始終是煤炭行業的發展方向。由煤到電的轉化,是實現煤炭清潔利用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特別是建設大型坑口電廠,既可以實現煤炭的就地轉化,又省下了高額運輸成本,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煤塵污染。
據記者了解,目前同煤集團已建成與塔山煤礦配套的2×60萬千瓦塔山坑口電廠,原煤可以直接通過1.5公里的皮帶運到電廠發電。同煤集團已經建成年產60萬噸煤制甲醇、10萬噸煤基活性炭兩個煤化工項目,正在推進年產60萬噸甲醇制烯烴、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四個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就地轉化煤炭約1800萬噸。
“對于解決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往往會出現中央要求和地方利益相沖突的局面。因此,應該以市場倒逼機制為主體,同時運用好‘加減乘除’法,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發揮煤電一體化的優勢,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實現消化產能、減少成本、降低污染的多贏局面。”上海鋼之家高級分析師杜洪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煤炭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