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2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88萬億元,同比下降9.8%。其中,出口總值為1.14萬億元,下降6.6%;進口總值為7375.4億元,下降14.4%;貿易順差為4062億元,擴大12.2%?梢钥闯,多重因素影響下的中國貿易順差刷新了歷史記錄,扭轉頹勢尚需時日,拉動中國經濟或需內部發力。
盡管海關總署判斷中國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但是整體數據的不樂觀還是顯示出了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數據顯示,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環比回升。2016年1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1.7,較去年12月回升0.5,是2015年2月以來的首次環比回升,初步判斷2016年二季度中國出口壓力有望緩解。
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指想要取得成功,需要事前的計劃和準備,放在中國經濟來說,雖然如今的不利局面已經形成,但若深層次地了解成因,相信對扭轉這一不利局面會有所助益。
從全球角度來看,市場對于中國1月份的進出口數據早有預期。據悉,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新出口訂單分項下滑,歐、美、日、澳制造業PMI集體下滑,這表明2016年開年外需并不強勁。
而海關總署的數據中歐、美、日、東盟等市場出口下降契合了這一事實。例如歐盟,其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貿易總值2903.3億元,下降9.9%,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4%,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1915.1億元,下降7.4%。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出口同比大幅回落主要是受歐、美、日2015年底經濟下滑影響。外圍經濟的突然惡化,導致中國出口環境變差,短期內難以指望出口拉動中國經濟。
不過,在難以從外部尋求突破時,或許可以從內部找到機會。
雖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針對中國今年1月份的外貿數據表示,“春節在2月份,春節臨近,加上大家希望在2015年出口能夠稍微增長一點或者少降一點,所以2015年12月份的出口,有一部分是在年前集中搶出口。一些企業應該把1月份出口的貨物搶在2015年底前出口,反過來,如果弄不好,今年1月份出口數據不會那么漂亮。”
也誠如多位分析人士的觀點,由于季節性規律,一般1月數據往往受春節效應干擾較大。而今年春節又比去年早,工廠傾向于早歇工,因此今年1月的外貿受春節因素影響要比去年大,進出口形勢可能并不像1月份同比數據顯示的這樣悲觀,更準確的判斷還需綜合1月和2月份的數據來考慮。
但是不能忽略數據還是顯示了中國目前內需疲弱,投資增速減慢,究其原因應該是來自房地產去庫存和壓縮過剩產能。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表示,出口下滑源于全球經濟低迷等的負面影響,也顯示人民幣貶值對出口促進作用不明顯,而貿易順差繼續超市場預期則有助于央行維穩人民幣匯率。
盡管進出口出現雙降、外貿形勢依然嚴峻,但也應該看到外貿發展中的積極因素。沈丹陽指出,中國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去年以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貿易便利化、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降低海關查驗率、支持新型商業模式發展。“這將為外貿發展營造好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減負助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企業信心。”他說。
- [責任編輯:Chen Zhen Se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