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三十年來,我國鎢業快速發展,鎢行業銷售收入從不足20億元增加到今年將超750億元;三十年來,中國鎢協通過多種渠道向國家領導和有關部委,反映行業發展的重大情況和建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三十年來,中國鎢協始終履行為政府、為行業、為企業服務的宗旨。”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中國鎢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在中國鎢業協會成立三十周年鎢業發展報告會暨六屆三次理事會講話中指出,“中國鎢協是應行業的需要、企業的呼聲,在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誕生的。”
12月18日,由中國鎢業協會主辦的“中國鎢業協會成立三十周年鎢業發展報告會暨六屆三次理事會”在京召開。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總經理費子文致電祝賀。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吳建常、中國礦業聯合會發來賀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康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孫傳堯、裴榮富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副會長、中國鎢業協會原會長周菊秋出席會議。會議總結回顧了我國鎢業發展的成就和協會成長的歷程,交流了行業科技創新的成果和經驗。會議分為4個環節,分別由中國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春明,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根,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莊志剛,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丁學全主持會議。
陳全訓在講話中總結了我國鎢產業30年發展情況。一是資源保障程度提高。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力推進老礦區接替資源勘查和新區資源評價,鎢礦勘查取得新突破。2003年~2012年累計投入勘查資金17億元,新查明鎢資源儲量近300萬噸。截至2014年底,我國探明鎢資源儲量720萬噸,是1984年底的1.7倍。采礦技術和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低品位鎢礦、黑白混合鎢礦選礦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共(伴)生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二是自主研發能力增強。鎢行業現有國家認定的檢測檢驗中心、鎢工程技術中心、鎢產業技術聯盟等。鎢冶煉工藝技術及裝備也得到顯著提升。三是產品結構調整加快。2015年全國鎢精礦產量將超過12萬噸,是1985年的2.5倍;硬質合金產品向出口高端鎢制品轉變,產品質量與國外差距逐漸縮小,產品結構向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國際競爭力有所提升。截至2014年末,國內擁有硬質合金數控刀片生產線的企業有13家,形成產能1.4億片,產量9300萬片,已經出現與國際一流企業正面比肩的態勢。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著全行業的心血和汗水。
今年1~11月份,鎢精礦平均價格7.23萬元/噸,同比下跌32%,低于平均生產成本。大部分企業處于微利狀態,企業虧損面擴大。中國雖然是鎢業大國,但還不是世界鎢業強國,產業的資源控制力、市場影響力、技術引導力和文化感召力還不具備世界引領能力,國家的資源優勢還不能轉化為競爭優勢。尤其是產能過剩加劇、生產成本上升、技術創新不足、資源和環境約束等結構性矛盾凸顯。依靠消耗資源、犧牲環境、擴張產能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產業亟待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陳全訓充分肯定了中國鎢業協會30年來為行業做出的貢獻,他在講話中指出,中國鎢業協會30年來始終履行為政府、為行業、為企業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參謀助手和行業代言人作用。在行業信息統計、行業調查研究,完善行業自律、推進科技創新、穩定市場價格、反映行業企業訴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協調行業發展、開展國際交流和各項業務建設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工作,為促進我國鎢業健康持續發展,發揮了專業性行業組織的重要作用。對于鎢業協會今后的工作,他表示,希望鎢業協會要在開拓服務職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強化自身建設三方面下功夫。
左鐵鏞在《中國鎢工業發展現狀及展望》的報告中指出,我國是世界鎢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目前,我國鎢行業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顯著提高,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十三五”期間,通過總量控制、創新驅動,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明顯改善,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同時,鎢行業主要面臨三個問題,一是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高端產品開發能力弱、投入產出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二是生產成本上升、國際競爭力不強,行業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凸顯。三是加快轉變依靠消耗資源、增加產量、犧牲環境的發展模式刻不容緩,鎢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孫傳堯在報告中介紹了我國鎢礦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選礦技術裝備水平的總體情況。同時對于目前鎢行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建幾座區域性的精選廠。二是從選冶技術經濟系統角度研究,重新制定鎢精礦的質量標準,確定選冶最佳的結合點。三是黑鎢礦選礦廠粗選(預選拋廢)有無必要用揀選機應加強研究。四是進一步優化精選和鎢細泥的選礦工藝。五是對鎢精礦實施戰略儲備。六是加強鎢資源勘探找礦工作,增加接替資源量,保持我國鎢資源優勢。七是走綠色鎢礦山之路。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商務部對外貿易司、中國礦業聯合會以及中國鎢協會員單位、上下游企業、行業媒體等200余人參加本次會議。(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網)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Sophie]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