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國此前圍繞印度尼西亞高速鐵路項目展開了激烈的訂單爭奪戰。結果,2008年前后就提出方案的日本被今年3月剛剛加入競爭的中國奪走了訂單。面對不顧一切的中國攻勢,日本無能為力地落敗。與印尼建立起親密關系的日本為何被中國擊敗?
將成為中國高鐵從施工到運營管理以整體方式進入海外的第一步——10月16日在雅加達舉行了負責雅加達—萬隆間高速鐵路建設的合資公司成立的簽字儀式,中國鐵路總公司高管楊忠民如此強調。
印度尼西亞政府9月3日宣布,“日中雙方的方案均無法接受,將調整高鐵項目”。但在被視為親華派的國營企業部長莉尼•蘇瑪爾諾(Rini Soemarno)訪華之后的23日,事態出現急轉直下,突然決定采用中國方案,日本甚至未能參加投標。
中國利用印尼政權更迭
“過程不透明,難以理解。信任關系遭到了損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9月29日嚴厲譴責了作為特使訪問日本的印度尼西亞國家發展規劃部部長索菲安。在短時間內結束了會談,同時還拒絕了其與首相安倍晉三會面的要求。
認為日本方案在技術和安全性上卓越但造價高昂的看法是錯誤的。從總建設費來看,中國方案為74萬億印尼盾,而日本方案僅為64萬億印尼盾。
“要想盡辦法擊敗日本拿到訂單”,中國最高層向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高管發出指示是在2014年底。當時中國著眼于將來與美國對峙,開始拉攏東盟(ASEAN)。尤其重視的是在東盟內影響力巨大、同時屬于親日國家的泰國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的一般做法是,利用伙伴國政權更迭之機爭取“國家利益”。在對印度尼西亞外交方面,中國也抓住了2014年10月從印度尼西亞總統尤多約諾前政權到佐科現政權的更迭之機。佐科在就任之后的11月,借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會議之機訪華,與習近平舉行了會談。2個月后,一度宣布暫停日本建議的高速鐵路項目。
對此感到焦慮的日本方面為推動印度尼西亞重新考慮,邀請2015年3月訪日的佐科乘坐了東京至名古屋的東海道新干線“希望號”。在被印度尼西亞媒體記者問及乘坐是否舒適時,佐科也含糊其辭地稱“很難說”。其理由之后浮出水面。佐科在繼日本之后訪問的中國再次與習近平舉行會談,同意接受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商業化調查。
中國給出“不可能的條件”
日本方案的前提條件是低利率日元貸款需要印度尼西亞政府提供債務擔保。不過,中國方案不但完全不需要印度尼西亞政府的財政負擔和債務擔保,而且包括了在佐科任期內完工等符合印度尼西亞要求的條件。日本國際合作銀行專務前田匡史說:“這超出援助常識,日本難以做到”。
- [責任編輯:penny]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