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半導體材料瓶頸可望突破!臺灣科技部近日宣布,臺灣、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等團隊,已研究出單層二硫化鉬P-N接面,可望取代硅晶片成為新世代半導體核心元件,廣泛應用在可穿戴設備及手機中。
這是全球第1個發表新世代半導體材料基礎研究成果,不但將刊登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SCIENCE》中,交大研究團隊透露,這項結果可望吸引臺積電更積極合作研究,以早日搶占全球市場商機。
在科技部大力支持“尖端晶體材料開發及制作計劃”科技預算下,半導體材料瓶頸有了重大突破。臺灣研究團隊計劃主持人交大電子物理系教授張文豪指出,英特爾及三星均積極投入單層元件材料研究,臺積電也積極與學界接洽合作,未來誰能搶先開發單層元件材料,就能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張文豪說,單層二硫化鉬是全球科學家認為新世代半導體頗有潛力的材料,這次研究團隊發展出單層二硫化鉬及單層二硒化鎢的完美P-N接面,可望解決半導體元件制備關鍵問題。未來可廣泛應用于極度微小化的電子元件,尤其單層二硫化鉬具有極輕薄透明特性,有潛力應用在未來低耗能軟性電子與穿戴式電子元件,或手機應用中。
臺灣科技部指出,二硫化鉬是繼石墨烯后,備受國際科學家關注層狀材料,單層二硫化鉬具有良好發光效率,極佳電子遷移率(可快速反應)與高開關比(電晶體較穩定),可用于未來新型低耗能邏輯電路,極有可能取代目前硅晶做下世代主要核心元件。國際半導體大廠如Intel、臺積電及三星等,最小元件技術約落在7~10納米間,而這項研究成果為二硫化鉬及相關無機二維材料電子學研究及應用,將有助二硫化鉬等材料應用在2納米半導體工藝技術中。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Zhang Xing]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