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思維 依靠科學
內部探礦再現曙光
盤鎢公司是一個有近百年開采歷史的老企業,隨著生產年限的遞延,資源儲備不足與企業生產需要的矛盾日益凸顯,成為制約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加快探礦找礦步伐。盤鎢公司的決策者們這么想,也這么做,在實施內部探礦找礦過程中,該公司把探礦工程的重點區域放在了本部2.8平方公里。
探礦找礦得講究科學。為了確保有效探礦,該公司組織工程技術人員認真查找上下中段礦脈在圖紙上的對應關系,并多次召開學術研討會、現場論證會,從中尋找成礦規律,最終確定對本部155中段等4個中段實施探礦工程。
探礦找礦重在投入。盤鎢公司在保證正常生產的前提下,克服資金短缺的矛盾,舉全公司之力,壓縮非生產投入,堅持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探礦工程之中,使探礦工程得以順利進行。通過充分論證和現場揭露,得出了4個中段東部仍有儲量可觀礦脈存在的結論。
探礦找礦貴在堅持。2009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沖擊。為確保探礦工程持續開展,盤鎢公司“以時間換空間”,采取探礦天井掘進、運用水平鉆等多種探礦方法,并聘請地質專家進行“診斷”,努力做到生產探礦和地質探礦相互結合,循序漸進。該公司領導經常深入現場,指導探礦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生產和地質部門將探礦工程列入坑口生產計劃,并與坑口探討探礦方案與進度,分析比較探礦巖芯,科學布置工程做法,解決探礦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保障了探礦工程順利進行。
通過6年的不懈努力,盤鎢公司東部探礦工程獲得了可喜成果:共探明111b級、122b級脈石量28萬噸,WO3金屬量3150噸,按公司現有生產規模,預計可延長服務年限6年;東部礦脈的探明,不僅改變了該公司東部無礦可找的歷史結論,還對指導下一步向上部中段探礦和西北角探礦,以及在國土資源部確定的14.48平方公里礦區外圍找礦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居安思危 運籌帷幄
對外找礦成績斐然
礦區資源有限,“走出去”找礦是擴充資源的不二選擇。盤鎢公司在認真抓好礦山深邊部探礦找礦的同時,放眼長遠,積極向外尋找資源接替基地,走出了一條對外探礦找礦的探索之路。
2007年7月,盤鎢公司受命對于都小東坑銅多金屬礦進行合作風險探礦。當時,該礦點只揭露3條礦脈,雖然礦脈形態較連續,礦化較好,但所揭露礦脈的沿脈走向延長只有200米左右且很快收斂。面對這一情況,盤鎢公司組織技術人員到小東坑礦點蹲守,收集礦區地質資料,尋找礦化信息,通過對成礦地質條件、礦化標志帶、勘查程度、礦化賦存深度等因素的綜合分析和論證,認定所揭露的3條小礦脈有向西部和深部延伸的可能,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2008年,盤鎢公司與江西有色地質勘探二隊一道,正式對該礦點周邊進行鉆探找礦,2009年完成礦點普查工作,2010年轉入詳查階段,累計完成普查鉆探工程總量9438.8米,坑探工程量2826米;完成詳查鉆探量3239.5米,詳查坑探工程量214.8米;礦點主礦脈和礦床中心初見端倪。經過專家論證估算,已揭露的兩組礦脈探獲鎢、銅資源儲量金屬量2萬余噸,是近幾十年來贛南地區少有好的礦點之一。
2010年底,隨著資源的揭露,該礦點探礦豎井掘進工程正式動工,標志著盤鎢公司新的資源基地——于都小東坑礦業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項目拉開帷幕。
盤鎢公司探礦找礦歷經艱辛,成果豐碩,不僅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增強了企業后續發展能力,同時堅定了員工對公司美好前景的信心,鼓舞了員工為企業發展努力工作的斗志。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