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有利于鐵合金行業的整體健康發展
眾所周知,鐵合金行業屬于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的產業,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已被列入"放棄"的行列,不再發展,而是向外轉移。目前,鐵合金產業大都在一些礦石、電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進行生產,如南非、烏克蘭、中國、巴西、印度、挪威、瑞典等國家,利用其豐富的資源,加速發展鐵合金產業。現階段我國鐵合金產能已達到1600萬噸,是國內市場需求的2倍。今年1-9月份國內鐵合金產量為623.75萬噸,累計比同期增長13.4%。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
不僅造成能源、資源的浪費,也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中國在成為全世界鐵合金的供應基地的同時,也把大量的問題留在了國內:礦產資源的消耗量急劇增大,電力、能源、用水量頗為可觀,環境污染無法估計等等。用業內人士的話說,“中國的鐵合金企業這幾年十分艱難,各種不利的因素使鐵合金行業連續10年虧損,鐵合金行業真到了該治一治的地步了!”長此以往,行業受害,國家受損,將自食苦果”。
從2004年開始,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下大大力度著手對鐵合金行業進行清理整頓,采取一系列措施制止該行業大規模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的勢頭。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的出臺無疑給鐵合金行業帶來了重大影響,特別是鐵合金加工貿易被叫停,增加了出口成本,而錳鐵、硅錳的出口貿易主要是以來料加工、進料加工為主,因此短期之內,勢必對國內錳系合金、鋁系合金的生產和出口帶來巨大的壓力。重壓之下,未來國內鐵合金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將加大,鐵合金行業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企業集中度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從這一意義上看,鐵合金加工出口貿易的取消以及后期的征收出口關稅,將有利于鐵合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有利于整個行業提升競爭力,有利于盡快培育出一批生產規模大、效益好、集中度高的鐵合金大型企業,參與國內外的市場競爭。
三、錳系鐵合金行業應盡快探索出可持續性發展的新道路
我國是錳礦資源貧乏的國家,據統計,全球富錳礦產量的50%都供應了中國市場,仍難滿足巨大需求。未來幾年我國電力供應將持續緊張,錳系鐵合金生產企業將面臨資源與能源的諸多挑戰。我國錳系鐵合金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過于分散、技術水平不高、重復建設嚴重、市場競爭秩序混亂等影響到市場競爭力的種種弊端。在諸多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后,錳系鐵合金經歷了產能過剩到現在的企業紛紛關閉,產量回落,各生產廠家經歷了一次“洗牌”。在一番無情的市場淘汰之后,錳系鐵合金企業應盡快清理頭腦,思考如何抓住機遇進行改制同國際上大的錳礦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國外錳礦資源;采用電爐工藝生產錳鐵的企業,能否考慮與電力部門合作等等,這些都是擺在錳系鐵合金生產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待續)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