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建議設置中美鋼鐵對話機制 鋼鐵貿易齟齬尋求軟性解決方案
“鑒于鋼鐵問題的重要性,美方希望在中美商貿聯委會中設置鋼鐵對話機制。”12月22日,美國商務部副部長雷文凱在美國駐華使館新聞文化處向媒體作出上述表示。
而在此前,中美雙方已就能源、電信、知識產權、紡織品等問題在中美商貿聯委會中建立了對話機制。美方此次提出將鋼鐵問題單列,建立雙邊對話機制,顯然在美方看來。鋼鐵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美貿易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
尋求未雨綢繆的解決方案
關于美方在此時提出建立鋼鐵對話機制建議的考慮,雷文凱的解釋是為了“未雨綢繆”地解決未來可能在雙邊貿易中出現的問題,避免問題的政治化。
這位于今年11月2日才走馬上任的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履新未足兩個月即安排了中國之行。在此前數日的行程中。他先后造訪了中國商務部、發改委、貿促會、中美商會等眾多機構。
作為美國國際貿易局的主管官員雷文凱主要負責制定和執行美國的貿易政策法規,找出并解決市場準人問題,加強美國制造業與服務業在全球的整體競爭力,并協調美國商務部為企業代言的工作。
就在雷文凱訪華前夕,其負責的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局宣布,將鋼材進口監控和分析(SIMA)機制延長至2009年3月21日,并將所有基礎鋼廠產品列入監控名單。而對于一些名單中原包含的下游鋼產品。則不再監控。該機制要求所有鋼產品進口商在完成海關進口文件前向商務部申請許可。
業界人士指出,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鋼產品主要集中于基礎鋼廠產品。雖然SIMA機制的延續,只是保證美方對敏感進口產品相關數據的實時監控,并不會對中國鋼產品對美國的出口造成影響,但美方對監控產品名單的取舍,已表明美國人眼中“潛在威脅”的指向為何。
時間再往前推,11月11日,5家美國鋼鐵制造商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進口碳合金盤條進行反傾銷調查,并征收330%的反傾銷稅。
10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布對中國鋼管業的421特保調查結果,認定來自中國的非合金焊縫鋼管對美國市場“造成擾亂”。按照美國國內程序,美方應于12月19日前向美國.總統提出建議,后者將于2006年1月初決定是否對進口的中國鋼鐵作出“懲罰”。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中國在此案中敗北,接下來,一系列中國鋼鐵產品都可能陸續遭遇特保調查。
中國鋼產品出口威脅環伺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今年前至季霞,我國鋼材出口大幅增長,其中出口鋼材1580萬噸,同比增長夠%;出口鋼坯598萬噸,同比增捷高達112%。而鋼產品進口則明顯卞降,其中鋼材進口2000萬噸,同比下降16.4%;鋼坯進口108萬噸,同比下降70.3%。
而新一期英審《經濟學家》雜志更是轉引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預測,認為“從2006年開始,中國將凈出口鋼鐵900萬噸,2007年將達到1300萬噸。”
不僅僅是美國.包括周邊國家和歐盟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密切監控中國鋼材的出口,積極搜集中國鋼鐵傾銷和數量“激增”的證據,并伺機提出貿易保護調查,業內人士提醒道。
歐盟目前表示,為了保護歐盟內部不銹鋼生產商的利益,將對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5個國家和地區的不銹鋼產品征收7%至27.4%的反傾銷稅。其中。中國企業適用于27.4%的反傾銷稅。加拿大已決定對原產于或進口自中國、南非、俄羅斯等6國的熱軋鋼板(中厚板)發起反傾銷再調查。
據悉,中國對韓國、日本的鋼材出口也面臨著反傾銷調查。而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經初裁,認定中國不銹鋼管對南部非洲關稅同盟成員國市場構成傾銷,并開始按進口金額征收49.81%的臨時保證金。
今年11月中旬,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陳浩然在第三屆中國鋼鐵產業鏈峰會上發出預警;中國鋼鐵行業可能繼紡織品之后成為新一輪國際貿易保護調查的對象。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國鋼材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是導致貿易摩擦的深層次原因。據了解.目前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品種較為單一,且主要集中在韓國、美國和歐盟,今年上半年,出口到上述三地的鋼鐵產品占到總量的46%。
“我們需要創造雙贏”
“目前,美國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赤字。美方的統計數據顯示,美中貿易成為美國貿易赤字中最大雙邊貿易赤字來源。”雷文凱表示,美中雙方正面臨如何正確處理雙邊貿易中的問題.以避免其轉變為政治問題。
“紡織品問題的成功磋商,已經為兩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提供了有益借鑒。”雷文凱表示,美國與經合組織和加壘大已分別建立了鋼鐵對話機制,美方同樣希望與中方建立類似的鋼鐵對話機制。
記者從美國駐華使館新聞文化處提供的書面資料中看到,雷文凱日前曾提出,“在當今世界上,沒有任何重要外交政策問題要比美中關系如何演變更為重要。”而在兩國經濟關系中,“面臨新出現的挑戰,我們需要努力避免使得經濟關系轉為一個負面因素。”雷文凱說, “我們需要創造雙贏。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