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 近年來,府谷縣委、政府立足縣情、科學發展,多次邀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等方面10多位資深專家,組成決策咨詢組,為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縣域經濟發展號診把脈,為府谷實現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持,讓府谷的能源化工基地建設走出一條持續跨越發展的路子。
走工業新型化之路
未來的發展,府谷縣委和政府早有決策和部署,打造國內一流的煤電化載能工業基地、國際知名的“中國火電第一縣”和頗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鎂都”的目標已經基本確立,到2015年進入“全國百強”前五十強已經是志在必得。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00億元。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該縣在咨詢國內相關專家的前提下,加大對各重點產業的優化升級。
對于煤炭行業,要完成古城礦區、麻鎮和黃甫西部礦區的總體規劃批復和地質精查工作,力爭礦區建設全面啟動。到2015年,建成千萬噸級煤礦2處、300―600萬噸礦井3處、60―210萬噸礦井33處,煤炭總產能達到8500萬噸(其中中省市煤礦3800萬噸,地方煤礦4700萬噸),原煤洗選率達到85%以上,就地加工轉化率達到60%以上。
對于電力行業,建成廟溝門和清水川兩大電廠二期工程,華能段寨2×100萬千瓦、大唐皇甫川4×30萬千瓦煤電一體化項目,神華郭家灣2×30萬千瓦、煤電冶化清水川2×30萬千瓦矸石電廠,到“十二五”末,電力裝機容量力爭突破850萬千瓦。
對于載能工業,利用清水川電廠電力資源,探索網前用電管理模式,與陜投合作將清水川集中區建成封閉式載能工業園區。開工建設秦龍公司30萬噸電石、冶化集團100萬噸電石和10萬噸硅鐵、煤業集團50萬噸電石、三江源公司10萬噸硅鐵等項目;積極推進100萬噸氧化鋁、50萬噸電解鋁項目前期工作。充分利用窯爐尾氣和低熱值廢棄物,配套建設金屬鎂、鎂合金、發電以及其它關聯產業。到“十二五”末,力爭實現200萬噸電石、50萬噸硅鐵、10萬噸硅鈣、40萬噸金屬鎂及鎂合金的生產能力,成為全國最大的電石和金屬鎂生產基地。
對于化工行業,大力發展煤焦化工、煤化工、煤焦油加氫等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成19條60萬噸以上大蘭炭生產線配套項目、240萬噸煤干餾、50萬噸煤焦油加氫、110萬噸搗固焦、“3052”項目和三條焦爐煤氣合成甲醇項目。開工建設大唐60萬噸MTP和清水川氯堿項目。到“十二五”末,形成1300萬噸蘭炭、120萬噸冶金焦、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30萬噸燒堿、30萬噸聚氯乙烯、250萬噸甲醇、60萬噸丙烯、50萬噸石腦油和65萬噸燃料油的產能規模。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