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頻道消息 除塵設備開著,但煙囪濃煙滾滾;白天守法生產,晚上卻偷排偷放。整改兩年,甘肅省“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和資源性)的鐵合金行業污染依舊。因為規模和工藝的落后,環保設施不齊全、不完善等諸多因素,西北地區的鐵合金廠以前普遍無法適應國家的環保形勢和節能減排要求。從2006年起,甘肅省發改委和環保部門按照國家發改委制定的“準入門檻”對全省電石鐵合金企業進行整改,加強監管。時過兩年,雖然大部分企業通過“達標”驗收,但達標就一定“環保”嗎?甘肅省環境監察局連日來對永靖、皋蘭、景泰、天祝等多個縣的鐵合金廠進行了明查暗訪,結果觸目驚心:大部分企業都是關了污染防治設施肆無忌憚地排污生產。
■調查篇
“毒氣”彌漫下的夢魘
今年7月,鹽鍋峽鎮撫河村濃煙嗆得大棗落了一地。村民發現,村中的硅鐵廠白天青煙裊裊,一到晚上則是濃煙滾滾。他們給當地環保部門反映多次,但問題依舊。記者在現場調查發現,永靖縣開元合金有限責任公司雖然污染防治設施齊開,卻遮掩不住煙塵污染。9月3日,省環監局突擊檢查,發現這家依村而建的合金廠除塵器布袋大量破損,“帶病工作”的除塵器失去除塵作用。“明知污染防治設施故障,仍然沒有壓產減污,屬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設施。”省環監局責令該廠立即整改,并予以行政處罰。
工廠含污排放,撫河村“人病棗落”的奇怪現象也就找到了罪魁禍首。“我們家損失一萬多元啊,工廠要給我們賠償。”多名村民痛心疾首地指著病變的莊稼,要向工廠索賠,但如何索賠?坐落在村尾的合金廠以后會不會繼續排污?這污染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夢魘,村民們一臉茫然。
所查鐵合金廠大多有污染
9月3日,記者跟隨省環監局對蘭州市及永靖縣內的8家鐵合金廠進行了明察暗訪。記者發現,幾乎每到一家正常生產的鐵合金企業,都能看到煙氣直排、煙塵滾滾的現象。
“我們除塵布袋破損。”躲不過環境監察人員的檢查,開元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王廠長承認工廠存在污染,但原因是“客觀的”。來到劉家峽水庫祁家渡口,只見南北兩岸的硅鐵廠冒著滾滾濃煙。渡口南岸的劉家峽鑫榮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一位化驗員一再稱他們的除塵設施一直開著,但環境監察人員用手觸摸后發現其設備是溫的,才剛剛開啟。“如果設備一直使用,機器表面溫度是很高的,手根本不能觸摸。”環境監察人員當場戳穿其謊言。此外,檢查時還發現該廠的除塵設施密封性極差,鼓風機揚起陣陣粉塵,環保設備形同虛設。而在祁家渡口的北面,永靖縣祥瑞冶煉化工有限公司也因為除塵布袋破損,導致煙氣直排。
鐵合金企業使用除塵器均存在問題
通過此次明查暗訪發現,永靖、臨夏、天祝等地的鐵合金企業使用除塵器均存在問題,一方面是企業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設施,擅自停運除塵設備,不及時向當地環保部門上報;一方面企業在日常維修和出現故障后,雖向環保部門報告,但沒有做壓產減污措施。據介紹,企業污染防治設施一旦出現問題,應當以電話、書面等多種方式,盡快、及時地報告當地環保部門,經過當地環保部門批復后,才能停運除塵設備,一邊維修、一邊降低生產負荷,減少污染物排放。如果超過環保部門限期要求,必須停產維修設備。
企業:環保設備一開就賠錢
明知環保問題多年前就是禁區,“趟雷區”要付出高額代價,為什么這些企業還要鋌而走險?記者調查發現,原因仍然是利益驅動。
“現在電石、硅鐵行情不好,環保設備一開就賠錢。”采訪中,多個老板這樣訴苦。據了解,早些年,電石、硅鐵價格高的時候,企業除塵設施都在正常使用,而近一年多來,由于行業不景氣,企業效益下滑,為了降低成本,才開始“故意不正常使用”或是“擅自停運除塵設備。”一位企業老板告訴記者,生產1頓硅鐵的耗電量是8500-9000度,幾年前1噸硅鐵的市場利潤是幾百元,1噸硅鐵除塵的成本是160元,而現在,1噸硅鐵的利潤只有五六十元,“除塵器開著就是賠本。”一位老板告訴記者,“機器一停,利潤上漲。”因此,關停污染防治設施降低成本的做法就成為我省諸多鐵合金企業“開源節流”的不二法寶。
■處置篇
濫排濫放嚴懲不貸
“污染環境就要付出代價。”環境監察人稱,連日來明查暗訪的鐵合金企業多半屬于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設施,省環監局責令立即整改,并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向企業下發處罰通知書,對于情節嚴重的將進行最高限處罰。
污染企業被處以最高限處罰的結果的確大快人心。但這些污染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企業在接受處罰后環境污染會不會卷土重來?對于這些,鐵合金廠周邊的村民們心里還是有些忐忑不安,這些高污染企業肆無忌憚地排污,不僅成為村民們的擔憂,也成為隴原大地上一個破裂的傷口,濫排濫放的工廠,毒害著這個“肌體”。更為嚴重的是老百姓還得每天為健康擔憂,呼吸道疾病、重金屬中毒的威脅,都是揮之不去的噩夢。
企業必須嚴格遵守“鐵門檻”
“污染是禁區,雖然法律規定的處罰非常嚴厲,但仍有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不惜以身試法。”檢查的結果令人痛心,環境監察人員也感到深深憂慮,表示將以更嚴格的要求治理“兩高一資”污染的企業。
“我省鐵合金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準入條件嚴格執行。”省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稱,自從2006年起,省發改委和環保部門對我省電石鐵合金企業按照準入條件整改后,大部分企業已達到準入條件,分別通過了省發改委和環保部門的驗收。鐵合金企業均用上了環保布袋除塵器、增加循環水的冷卻塔、增建循環水池等。
加強監管措施建立環保“壁壘”
針對鐵合金企業不正常使用或擅自停運污染防治設施的行為,甘肅省環境監察局負責人稱,采用加強監管、經濟處罰、行政處罰等多種方式建立環保“壁壘”。對蘭州、臨夏、白銀、嘉峪關等鐵合金企業比較集中的市州,要求當地環保部門加大日常監管的頻次和處罰力度。在這些企業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裝置,即在除塵器引風機的電機上安裝探頭,監控電機的運轉情況。對于國控重點企業,從2008年開始又安裝了污染源在線監測儀,這樣就能更進一步監測排放濃度。此外,記者還了解到,2010年,我省將對國控重點企業安裝視頻監控,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地加大對鐵合金企業的監管。“一般對于查出有問題的企業,環保部門將會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進行處罰。”相關負責人稱,對于屢禁不止的違法企業,環保部門將采取行政手段,在處罰的同時對其限期治理和停產整治。嚴重的報省發改委取消企業的準入資格。
目前,省市環保部門在國慶期間,對“兩資一高”的鐵合金企業采取日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加強夜間和節假日期間的抽查,對違法企業依法高限處罰。對典型違法企業采取掛牌督辦,嚴肅查處。通過宣傳、教育,讓企業法人自覺守法經營。
■反思篇
地方保護主義讓企業膽大妄為
叫苦虧損,小合金廠靠關停污染防治設施,以污染環境的代價來填補經營損失,難道監管部門對此毫無察覺嗎?這些企業公然排污,難道就沒有人舉報嗎?記者調查時了解到,作為高污染、高能耗的合金企業,如果一排污則是濃煙滾滾,根本無法隱藏。就拿永靖縣開元合金廠來說,企業從7月份排廢氣開始,當地村民多次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舉報。“我給縣上反映多次,一直沒有結果。”撫河村的村民們這樣訴說著自己的無助。他們認為不是企業膽大包天頂風作案,而是執法部門的監管缺失,才使得污染企業肆無忌憚、明里暗里、大鉆漏洞、鋌而走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省環監局處罰的這些合金企業,相關部門都進行過檢查。那么,為什么污染如此嚴重,而這些監管部門熟視無睹呢?行內人士認為,部分企業是縣上的創稅大戶,如果強行關停則會給企業和政府造成損失。地方保護主義睜只眼閉只眼的縱容,才讓這些企業膽大妄為。其次,這些企業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關系網”,或者在執法部門突擊檢查時通風報信,讓執法檢查抓不到證據,或者在企業被處罰或者停產整頓時求情放一馬。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