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合金網訊:在經濟加速下行的壓力下,國內剛剛經歷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創單月新高的“流火6月”,達4.18萬億元。
縱觀上半年獲發改委放行的重大投資項目,可以發現,其和“四萬億”計劃涉及的項目在結構上有明顯不同。這主要體現在新能源和清潔機制項目被連續穩定獲批,重大基建項目數量、金額占比下滑兩個方面。
首先,風電、水電等節能環保項目在總數量上占絕對優勢。據統計,今年1~6月,發改委共審批通過了1562個項目,除232個海外需審批項目和352個以工代賑項目外,包括水、電、氣在內的公用事業項目占比最高,達到74%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從產業關聯度看,上半年獲批項目中,90%以上是和“七大新興戰略產業”相關。二是上半年除機場建設外,公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基建項目獲批數量均出現同比下滑。今年1~4月,只有3個公路建設項目獲批,總投資金額在100億元左右,同比減少9成以上;鐵路項目方面,只有蒙西至華中地區1個項目獲批,總投資金額約1600億元,而去年同期,共有總投資接近1900億元的6個鐵路項目獲批。
雖然5月份三大鋼鐵項目被集體放行一度引發“四萬億2.0版”爭議,但從近期管理層的連續表態以及6月份重大投資項目獲批情況來看,下半年中央連續放行重大基建項目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胡錦濤主席在7月23日的一個干部專題研討班的開班儀式上強調,“解決經濟困局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敢于和善于對經濟結構進行改革”。這些信號都表示,中國經濟的“調結構”是既定的重大戰略方向,不會輕易改變。
中國鐵合金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均不得擅自拷貝或轉載,否則視為侵權,本網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鄭重聲明!
- [責任編輯:editor]
評論內容